立秋后的夜晚,是鸣虫的舞台,你或许没有见过秋虫的样子,但你一定听过它们的鸣唱。没有蝉声的喧嚣,也没有蛙声的单调,秋虫的鸣叫是迂回的低吟浅唱,是缠绵的细语呢喃,是有月光的晚上你不能不听的一曲清幽之音。
“唧唧唧……”那是大肚蝈蝈发出的清亮之声,是秋虫大合唱里极具穿透力的高音;“吱吱——吱”长短错落,一声高一声低是蛐蛐的鸣唱,起伏婉转,贯穿始终,是大合唱里的主旋律;“句句句……”的缕缕清音让人仿佛置身竹林深处,有清风拂面而来,那是竹蛉在高举翅膀,振臂而歌;“铃铃——铃铃”金钟儿细细的很有辨识度的声音和进来,使夜晚的鸣虫盛会多了几分柔婉……它们或在田间草丛,或在墙根石块,或在瓦砾土缝中歌唱,它们唱夏尽秋来,光阴流转,转眼又是一年秋,它们唱人间草木,春华秋实,几度沧桑几度愁。
喜欢在有月光的晚上,不开灯躺在床上,任月光如水般倾泻室内,在“一床空月色,四壁秋虫声”里听秋虫幽幽清唱,只觉心境澄明,往事如烟。曾经的伤痛、悲苦都已经远去了,天地万物如此美妙,一只小小的秋虫,生命短暂如斯,却依然欢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笑对生活呢,大自然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心静下来,便能感知生之美好。如此月色,如此虫鸣,我听着听着,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月下的一只秋虫,栖息在年华的沉寂里,有时沉默,有时吟唱,会遭遇风雨,却绝不后退。
还喜欢在微凉夜色中,徐徐而行,听秋虫在身边歌唱。这些小精灵,我一个转身,一个回眸仿佛都能看见它们抖动着翅膀,冲着我微笑,用小小的眼睛偷偷打量我。有时,我真的在一棵树的枝叶间,和它们撞个正着,我看看它,它也瞅瞅我,对视数秒,我赶紧轻手轻脚地退开,我怕吓到它,更怕打断了它兴致高昂地歌唱,它们属于季节,属于秋天的夜晚,而我是个过客,不适合惊扰它们的美梦。
韩愈说过:“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多么生动的一个鸣字啊,初秋微凉的夜晚,蛐蛐、竹蛉等秋虫们不正是在用它们的歌唱给我们鸣秋吗,它们用歌声轻轻诉说,秋已至,光阴似锦绣,莫负人间好时节。(姜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