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徽县:漫山“富民草” 致富路上艾飘香
2023-06-14 10:56:56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编辑:王丽丽

徽县的沟沟壑壑里长满了野生艾草。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银杏树镇的乡亲不曾想到,漫山疯长的艾草,会成为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李欢不曾想到,从小见惯、看似无用的艾草,成就了他带着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事业。这一切的发生,都源于青山环抱下的那间不起眼的加工厂……从无人问津到争相采摘,到各种型号的艾条、艾炷,直至成为文创产品。大山里的艾草,剥下了满身“土气”,华丽地走向了市场,成为增收“富民草”。

厂房里码放整齐的艾草干料包。

走进位于徽县银杏树镇李河村的甘肃青泥岭艾制品有限公司,院内弥散着艾草的清香。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把成垛的干艾草包放入机器破碎打绒。另一头,几个女工正在埋头卷制艾炷。成品车间里,工人正忙着装箱打包……

该公司负责人李欢说,“我们的艾草制品都是用清明前后采摘、经过3年晾晒的艾草制成的,最大程度保障了艾草制品的功效。”“同时,为了保证艾制品燃烧时,不释放有害物质,我们的艾制品都是采用无任何化学添加的西和麻纸包裹的。”

李欢告诉记者,徽县的沟沟壑壑里几乎都长着艾草。在他的记忆中,多少年来,这些大自然的馈赠,除了每年端午节前后有人来拔点,就再也没啥用途了。当初创办这家工厂,不只是想给自家在北京开设的国医馆供货,更多的则是为当地群众找一条增收的路子。

工人正在卷制艾条。

“这些艾草就长在那里,叔叔婶子下地干活时,顺道儿就能割一把,妇女带孩子的间隙也能随手拔点。干这营生,不操心又不费体力,捎带手就把钱赚了。”据了解,李欢的工厂每年都在端午节后以2.8元~3.0元/斤的价格,大量收购农户晾晒的头茬艾叶。

李河村的李宏曦老两口,如今已经把割艾草当成了“事业”。李老汉说:“地都流转给合作社了,我俩岁数大了,干不了农活。自从厂子开始收购干艾叶后,我俩就又有事干了。平时顺手割点艾草,每年也能有个万把块钱的收入。可别小看这笔钱,一年的柴米油盐、头疼脑热的,足够对付了!”

起初,只是银杏树镇的群众来厂子里卖干艾叶,后来,徽县其他乡镇的乡亲也加入到其中。雪球越滚越大,邻近的西和县、康县等地群众听闻李欢的厂子收购艾叶的消息后,也积极行动了起来。

李宏曦老两口在院落里收拾艾草。

据了解,李欢的工厂,加工能力有限,其实用不了那么多艾叶,但为了乡亲们有稳定的增收渠道,李欢还是义无反顾地收购艾叶。“厂子里其实解决不了几个就业岗位,常年用工就那么几个人,但厂子存在的最大意义是给乡亲们提供一个增收门路。”李欢说,“我不收购,只能看着满山的艾叶疯长直至枯萎,与其浪费了,还不如让乡亲们增加点收入呢。”

每年收购艾叶后,李欢会通过自己的人脉把这些品质上乘的艾叶发送到其他省市的艾制品加工企业。总之,这些年来,李欢总是尽最大可能地收购群众手里的艾叶,让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变成农户手里真金白银。

李欢获得“艾草守护人”荣誉证书。

李欢是个爱琢磨的人。除了传统的艾条外,李欢还开发了系列艾制品香包,深受市场欢迎。特别是参加在云南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灸法大会时,李欢受云南普洱茶饼的启发,赶制了一批艾叶饼,深受参会嘉宾的追捧和好评。李欢没想到,通过一饼艾草,让朋友们知道了甘肃、了解了徽县。“特别自豪,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介绍了出去。也就是在那一刻,坚定了我把艾草事业做好的决心!”谈及将来的发展,李欢说下一步打算开发艾制品系列产品,比如床上四件套、洗护用品等。

年年艾草绿,岁岁致富“香”。李欢用长满山间的艾草带领群众走上了增收路。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升级完善,那一株株艾草定会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富民草”!(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摄)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