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90后夫妻返乡“跳农门”
2023-04-13 11:22:10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微信图片_20230412155255.jpg

护理刚出生的小牛犊。

微信图片_20230412154917.jpg

给牛添草料。

微信图片_20230412154903.jpg

刘德金夫妻两晾晒玉米。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蹲下抚摸,检查初生的牛犊身体是否健康;弯腰起身,按着牛脖子,靠着自己的膝盖,手里木质的护理梳在小牛犊身上来回刷……

从牛犊出生到清理的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灵台县西屯镇桥子村33岁的“90后”返乡创业青年刘德金手法娴熟,一气呵成。

这个春天,刘德金一家忙碌而又快乐着:牛场又添了几头小牛犊,100亩玉米田也完成了覆膜。

“这5头小牛犊是开春后出生的,那边10多头是春节前出生的,从去年11月以来,牛犊断断续续出生,目前已有21头。”刘德金边忙边说,“刚出生的牛犊照顾也是有讲究的,草料、气温、疫苗都会影响生长……精细喂养的话,等候半年出栏,又是一年好收成。”

刘德金主要养殖基础母牛,出售小牛犊增收,一头牛犊市场价在7000元到8000元左右,去年卖出牛犊20头,收入约14万元,加上种植100亩玉米,一年收入能达25万元左右。目前,他的牛场母牛存栏达到70头。

5年前,“90后”的刘德金夫妻选择返乡“跳农门”,从“养牛小白”到得心应手,再到种养有方,致富有法。如今的他已经将梦想的种子埋进乡土,并生根发芽。

回首一路走来的创业历程,刘德金记忆犹新。

2009年中专毕业后,刘德金也随着村里人外出务工的潮流去了杭州,经过几年的努力,晋升到了企业的主管,工作体面,收入高,买房子定居杭州都是可以的。但家乡那些熟悉的山峁沟梁、村庄院落常常浮现在他脑海。至此,他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2015年,与结识的同在杭州打工的灵台县什字镇女青年杜娟结婚后,刘德金返乡的想法越发强烈。

努力工作了几年,攒了点积蓄。2019年,和妻子商议后,夫妻俩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

“杭州虽然好,但总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这几年家乡对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也比较多,乡村振兴也搞得如火如荼,我们两个还都年轻应当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杜娟笑着说。

为了积累养牛经验,从杭州返乡的刘德金夫妻俩一有时间就在网上看养牛的视频,还赴武威市一家大型牛场实地学习养牛技术。

学了半年后,刘德金回家开始尝试养牛。

说干就干。在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后,刘德金夫妻用靠打工积攒的100多万元修建了2栋标准牛棚,一次性购买了30头基础母牛。同时还承包了100多亩地种植玉米,给牛做“口粮”。

2021年首批牛犊出售,玉米丰收,收入超20万元,这让刘德金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随后,刘德金扩大了养殖规模,成立了德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购买了秸秆回收机、地膜捡拾机、覆膜机、旋耕机、铲车等农机具,百亩玉米田从种到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去年,100亩玉米收入10万元左右,秸秆给牛做了青贮饲料。自己养牛,自己种玉米,种养结合,不仅节省成本,牛还吃得好,两全其美。”刘德金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尝到种养产业甜头的刘德金,致富不忘乡邻。他深知乡亲们发展产业的困难,一有空闲就奔走在村民间,给村民讲“种养经”。

“德金两口子人攒劲得很!他们知道我家里困难后,主动把2头牛犊赊给我,还在技术上帮助我,我家现在都发展到4头牛了。”桥子村村民彭勤娃说起刘德金对他的帮助,竖起拇指连连夸赞。

在刘德金的带领下,当地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养牛队伍里,目前,刘德金夫妇的合作社已吸纳成员24户,辐射带动全村养牛100多头,人均增收9000元左右。

近日忙完春耕覆膜,刘德金计划继续外出学习。在刘德金眼里,春天不仅代表一年的开始,更孕育着村民们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