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白晓艳:“小身板”折射出科技惠民“大背影”
2023-02-20 11:03:55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王荣文

微信图片_20230217154936.jpg

番茄地病虫害调查。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赵刚 摄

微信图片_20230217154318.jpg

白晓艳(右一)在制种玉米现场进行转基因检测。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赵刚 摄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王荣文 赵刚

二十六年如一日,不是“穿梭”在田间地头就是在“蹲守”在实验室。忙碌,似乎成为了白晓艳工作的常态。

白晓艳,肃南县一位普通的70后基层科技工作者。她明亮的眼睛散发着活力,不高却精瘦的身材透露出坚毅,虽不善言辞,但从她的只言片语中可看出她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我的心在家乡的田野,我会倾其所有服务家乡父老。”这是她时常说起的一句话。正是这份初心,让她二十六年来始终如一。

1997年农校毕业后,白晓艳毅然决然选择留在家乡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后,她便一头扎在了农田里,田间地头成了她的“办公室”,庄户人成了她的朋友。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明花乡拥有肃南县70%以上的耕地,是全县的种植业大乡和粮食主产区,但该区域土壤盐碱化、板结化问题突出。

再难也要上。2017年,接到项目任务后,白晓艳带领团队冒着严寒酷暑,从土壤样品田间采集、化验检测再到不同有机肥料田间反复对比试验,直至2019年,她用汗水浇灌的试验田形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成果,并大面积应用推广,有效改善了土壤盐碱化、板结化的问题。近年来,她和她的团队在肃南县明花乡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6万亩、累计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面积2.4万亩,亩均增产90多公斤,增产率达到10.3%以上,亩均节本增效220余元,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020至2021年,白晓艳只身一人完成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肃南县的部分,先后收集地方品种种质资源73份,其中50份被国家收录,为全县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保存和合理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无畏严寒酷暑,在田间地头反复调研和试验,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科学田间管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途径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多产粮、产好粮、增效益。

在她的主持下,近年来累计在肃南县范围内组织实施冷凉灌区春小麦优良品种栽培示范、脱毒马铃薯培育与推广、高寒山区人参果栽培示范等10多项科技示范项目和优质饲草栽培、草地贪夜蛾监测与疫情防控、制种玉米转基因成分检测等76项高效新技术,积极引进推广玉米、小麦等43个粮、油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53万余亩,为农牧民增加收益2600万元。

农作物病虫害一直是广大农牧民群众“谈虎变色”的心病,也是直接影响农牧民群众收益的“拦路虎”。针对这个难题,白晓艳带领团队积极钻研,反复试验,综合推广应用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0万亩,惠及农牧户2000多户。

白晓艳时刻惦记着全县盼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农牧民群众,积极组织全县特色种植产业专家服务团常态化开展“一对多”产业带头人技术服务活动和“四送一训”培训活动,累计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班130期、科技讲座96场(次),培训受益农牧民达到1.2万人(次),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农牧村“土专家”和“田秀才”队伍。

付出,总会有回报。

“智多星”“田秀才”,老百姓如此称赞她。

“老黄牛”“常青树”,同事们如此评价她。

除了干部群众的良好“口碑”外,她的付出也得到了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张掖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种子产业发展等先进个人等荣誉。

2023年1月,白晓艳被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依法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

倾其所有守护着“金色丰收”的希望,白晓艳娇小的身材折射出了科技惠民的“大背影”,也展示出了巾帼“半边天”的靓丽风采。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