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担”着庄稼闯市场——甘肃农担为陇原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案例之六
2021-06-28 10:21:55 来源: 编辑:王丽丽



甘肃农担.jpg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倩

走过了建基地、扩规模、蹚路子、打品牌的艰辛路,永昌县种植能手、农产品购销大户们开始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谁知,顺“市”而为的发展之路上,设想的步调往往伴随着现实的羁绊,一不小心就会为自己埋下一颗资金链断裂的“雷”。
    绝渡逢舟。甘肃农担的存在,让这些农业产业带头人有了可以依靠的臂膀,使他们在奋进的路上能甩得开膀子、迈得开步子……

下了一场“及时雨”

2016年,张海英看准高原夏菜市场,注册成立了永昌县海英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娃娃菜、青笋、西蓝花、甘蓝、西芹等高原夏菜。

随着高原夏菜名气逐步叫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价格持续走俏,高原夏菜的销售实现了“旺季有序、淡季不淡”。高原夏菜,成了张海英增收致富的“助力棒”。


今年2月,眼看春耕时节马上到来,张海英因大量资金投入恒温库建设,流动资金短缺,计划承包的3000多亩土地的承包费还有不小缺口;合作社的固定资产没有完工确权导致无法从银行抵押获取贷款……

咋办?张海英一时愁眉不展。

当张海英徘徊在向哪家银行递交材料申请贷款的“十字路口”时,之前合作过的银行向她推荐了甘肃农担与其合作的一款贷款产品“农担加油贷”。因为自己从未听说过,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递交了材料。

获悉张海英的情况后,甘肃农担金昌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与她联系,推荐了“农担加油贷”业务,双方签订合同后,不到半个月就获得了三年期循环使用担保贷款100万元。

所谓“农担加油贷”,是由甘肃农担为信用良好的涉农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供全额担保,降低涉农经营主体的贷款准入门槛,提高其贷款可得性。


“多亏了这笔贷款,2000亩娃娃菜、1000亩小麦才得以顺利完成春耕生产,真是一场‘及时雨’啊。”有了贷款资金“解渴”的张海英感叹道。

同为种植户的永昌县朱王堡镇徐成有也曾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2014年,徐成有成立华宇合作社开始承包土地从事蔬菜种植。

今年1月底,因大量资金用于土地租赁及育苗环节,流动资金短缺,计划购买的化肥及地膜费用开了“天窗”。

当徐成有急着解决资金漏洞的时候,从身边农户口中听到了甘肃农担,在对甘肃农担进行深刻了解之后,递交了申请,短短的3个工作日,年担保费率仅为0.5%的三年期循环使用担保贷款200万元就收入囊中,购买地膜及化肥所需的资金漏洞也就迎刃而解。

甘肃农担快速的解决了徐成有贷款流程长、手续复杂,周期短的难题。

当好一个“助推器”

不仅在“庄稼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甘肃农担在“农产畅通”上也助推了一把。

永昌县牧草收购户马卫伟,主要从事各类牧草的收购及销售行业已10余年。


2019年之前,马卫伟的事业发展较为缓慢,资金总是东成西缺,等把仅有的资金投向牧草仓储设施及加工设备等,收购资金就捉襟见肘了。

甘肃农担的适时而至让马卫伟暗室逢灯。

2019年7月,获悉“通过甘肃农担无抵押获得担保进而从银行获取贷款”后,马卫伟第一时间向甘肃农担提出了申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3年期200万元贷款及时到账,当时正值牧草收购时节,马卫伟第一次有了“家有余粮心中不慌”的感觉。


尝到“甜头”的还有永昌县红山窑乡农户孙发顺。

不但自己种植着4000亩燕麦草,孙发顺还从事农副产品(大麦、小麦)的购销。兼顾种植和收购,资金实力有限,种植扩大不了面积,收购也难放开手脚。

同样是那年7月,孙发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甘肃农担金昌运营中心业务经理,迫切地表达了自己的贷款需求。

随后,入户进调、对接银行,不到一个月时间,3年期循环支用贷款300万元即发放到孙发顺手中。手头宽裕了,孙发顺不但有了收购资金,还在2020年开春将承包种植面积扩大至7000多亩。

今年开春,孙发顺提前还清了贷款。保了征信后,孙发顺谋划着再次向甘肃农担申请担保贷款,以便进一步“开疆拓土”。

张海英、孙发顺等只是众多通过农担公司获得贷款客户的一个普通缩影。

甘肃农担金昌运营中心主任秦鸿雁告诉记者,下一步,甘肃农担将继续围绕“菜、草、畜”等本地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合力。同时,积极探索政策性信贷担保支农、惠农的新模式,推动本地区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