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春天,被古代诗人的笔,描摹得如诗如画,似真似梦。春天,从整体到细微,仿佛哪一处,都是美的。
春之美,是王维眼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音韵之美。春天里,最美的音韵,源自河湖之水。从破冰的潺潺细语,到湍急的汩汩喧哗。这水声,仿佛招朋引伴一般,唤醒了更多春的声音,如鸟的鸣叫,虫的低语,如清风穿过的哨音,如晨露滴落的轻响。这些春的韵律,都召唤着大自然的音讯:春天来了。
春之美,是朱熹笔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色彩之美。春天里,最美的色彩,源自树与花。树木,从淡淡的黄,到浓浓的绿;花,从浅浅的绽开,到浓浓的盛放。静静铺陈的绿,点缀五彩斑斓的花,再伴有鸟雀蜂蝶们的漂亮羽翼,都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春天来了。
春之美,是杜甫绝句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变幻之美。春天里,最美的感受,源自景致变幻。大地脱去了灰黑的棉服,换上了亮丽的春装。土壤里沉默的种子,树木间光秃秃的枝干,都在悄悄地吐绿,静静地发芽,变得焕然一新。无数越冬的小小生灵,都将娇弱的生命,放心地交给了暖暖的春阳,柔柔的春风,并期待完成神奇的蜕变,变成不一样的自己。它们昭示着大自然的暗语:春天来了。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明代词人唐寅以女性的视角,描述了一个静听春雨敲打梨花、深深陷入相思的痴情女子,将幽怨心事交付春花春雨,不惜青光流逝的情景。而春天,正如青春那般蓬勃,就算是愁云淡淡,心事重重,也掩盖不住她的美;春天,也像青春那般短暂,还没有悟出多少道理,还来不及挥霍,就急匆匆迈向了成熟的门槛。
“春晓推开北面窗,掠飞乳燕好轻狂。”春日的清晨,凝望天空轻盈的飞燕,或许还有远山与近柳,真如一幅错落有致、远近相宜的风景。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春日的黄昏,注视铺满石阶的落花,又如一幅宁静优美、醉人心脾的油画。
当我们寻着诗人的脚步,迈进春天时,会发觉,春天是那么新鲜,那么亮丽。春天,就像一部厚厚的书稿,刚刚起草了一个精彩的开头;又如一幅长长的画卷,刚刚勾勒出几笔清浅的线条。
驻足春天,静静地倾听,细细地体会。恍然觉得,世间一切的美好,都从这里开始。(王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