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昂首阔步奔小康 ——麦积区脱贫攻坚综述
2021-06-21 15:04:58 来源: 编辑:王丽丽

甘肃农民网讯 道路硬化了、产业兴旺了、乡村美丽了、村民富裕了……6月,行走在麦积大地,山清水秀,瓜果飘香,广大群众正以崭新的面貌阔步迈向幸福小康新生活。

时间回到2013年,由于379个行政村里有一半以上是贫困村,31371户13.15万贫困人口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贫困发生率达28.96%,麦积区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也是省定深度贫困县区之一。
  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麦积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3.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零,2019年实现整区脱贫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4355元增长到2020年的9093.2元。209个贫困村实现了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动力电、标准化村卫生室、4G网络、互助资金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全区果品种植面积66万亩,畜禽饲养量314.5万头(只、匹)……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绩优——13.15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从天水市区出发,沿着310国道一路向东驱车约2小时,便来到了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麦积区三岔镇前进村。
  平坦宽敞的通村路、惟妙惟肖的文化墙、生意兴隆的农家乐……这处“藏匿”在大山里的村庄,处处展现着生机与活力,苹果、花椒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如今又有了木耳基地。
  就在几年前,这个坐落于秦岭山脉北麓林缘区的村庄还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而导致发展产业受限,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近年来,经过帮扶干部和村民们的多方努力,如今的前进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花椒树越来越旺盛,木耳大棚也给村上带来了新收益,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产业路拓宽了,村里环境变好了……

GetAttachment (2).jpg

  类似前进村的巨大变化,在麦积区还有很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麦积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全力以赴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371户13.15万人,贫困发生率28.96%。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攻坚,全区20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3.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零,2019年实现整区脱贫摘帽。
  与此同时,麦积区还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全区组织开展“勤劳脱贫光荣、懒惰致贫可耻”教育,成立区委巡回宣讲小分队,广泛宣传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典型事迹,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持续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关怀,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帮扶实——1300多名帮扶干部的奋斗和守护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帮扶干部们的倾情付出。
  今年初,当麦积区新阳镇姚家沟村第一书记胡会斌带记者走进兜底保障户姚世军家时,他正在打扫院子。一进门,姚世军就开始翻箱子找茶叶。“这是我前几天当媒人,人家给我送的一点好茶,胡书记你赶紧尝尝。”说话间,姚世军从柜子最上边的抽屉里拿出一盒茶叶。
  为什么好茶要留着给胡书记喝呢?因为胡书记是姚世军的“贵人”,让他的生活越过越明朗,越来越有奔头。
  姚世军自家没有住房一直借住在别人家,胡会斌便上门动员他盖新房,而且还为他申请到了各类补贴资金3.4万元。姚世军的女儿因付不起学费而辍学,胡会斌得知后多次劝说,并申请了临时救助,才得以让孩子继续读书。
  “姚世军的家庭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加之他本人思想传统,做事谨慎,所以在入户过程中我经常给他讲政策,让他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胡会斌说,通过多次接触,他发现姚世军是个勤快人,现在他家的新房盖起来了,女儿毕业挣钱了,儿子也考上了本科院校,生活条件正在慢慢改善。

GetAttachment.jpg

  为了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麦积区将全区划分为5个脱贫攻坚责任片区,建立了脱贫攻坚区级“周调度”、镇级“日安排”制度,总结分析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研究制订整改措施和工作推进计划,安排部署阶段性脱贫攻坚重点工作,逐级传导责任压力。同时,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与专责工作组、行业部门和各镇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传导责任压力。统筹整合1300多名干部组建了209个贫困村和170个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了379个行政村省市下派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技干部、乡镇干部和科级干部“五个全覆盖”。
  “我认为帮扶工作队驻村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可以有不同的思维、眼界以及解决事情的方法,作为连接村里和各单位部门之间的纽带,帮扶人员可以协调解决很多村里解决不了的事,能为村里带来新思想,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帮村民脱贫,更重要的是在日积月累中改变村民的思路和眼界。”胡会斌说。

产业兴——致富产业壮大“造血功能”增强

“像这样交叉在一起的枝条透光性差,会影响花椒质量,要剪掉。”近日,记者来到麦积区五龙镇谢咀村时,村民王宏义和妻子王秀芳正在给花椒树剪枝。
  王宏义种了6亩花椒,目前4亩多花椒正处于盛果期。一亩大概能收200斤左右的干花椒,4亩地的收益就是4万元。在谢咀村,像王宏义这样靠种植花椒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
  “以前村民种植小麦、洋芋、玉米等粮食作物,只有个别村民小面积种植花椒。2017年前全村花椒种植面积不到300亩。”谢咀村党支部书记王效民说,2017年依托退耕还林政策,全村栽种花椒793亩,实现了人均1.5亩园。“新栽的花椒今年就能挂果,盛果期每亩收益在一到两万元,如今花椒已成为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
  麦积区始终把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深入实施“一镇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思路,紧盯“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累计整合产业到户资金、精准扶贫贷款、特色产业贷款等各类资金28.24亿元,大力发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截至2020年底,全区果品种植面积达66万亩(新增6128亩),畜禽饲养量达到314.5万头(只、匹),蔬菜种植面积达8.19万亩(新增1000亩)。

GetAttachment (3).jpg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为了进一步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麦积区统筹整合人社、扶贫、农业、林草、妇联、团委等部门培训资源、资金,积极搭建培训平台,根据贫困劳动力从业现状和培训需求,组织贫困劳动力在区上集中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积极实行“带薪培训”,给参加培训的人员免费提供食宿,报销往返路费,2014年以来累计举办培训班968期,培训贫困劳动力52376人。同时,麦积区还全力拓宽对外劳务输转渠道,鼓励引导区内各种经济组织积极吸纳剩余贫困劳动力,探索建立对口帮扶单位与重大项目用工联动机制,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年均输转劳动力11万人次左右,创劳务收入22亿元以上。

百姓富——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走在麦积区渭南镇左尧村,水泥硬化的道路平坦宽阔,太阳能路灯沿着道路整齐排列,在距离村阵地不远处便是文化广场,既有乡村大舞台,也有篮球场,很大程度地满足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需求。
  “现在村子里土房、危房没有了,大小巷道也都硬化了,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短短几年时间,村里的变化真是非常明显,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左尧村村民左海忠说,眼看村子越变越好,自己心里特别欢喜。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变的不只是环境,更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为了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麦积区以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逐步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全区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9640户,共拆除“空心院”5174户、危墙1861处,改造维修残垣断壁884处,整治乱堆乱放8091处,柴草等乱堆乱放点1730处,清理河塘沟渠212公里、垃圾6052吨、整治黑臭水体138处,村道栽植绿化苗木98.5万株,硬化村组道路45.3公里,安装路灯322盏,设置柴草堆放点348处,创建清洁村庄80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道路交通不便等因素,很多山区群众出行不便,更无法发展特色产业。为解决困难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麦积区积极开展交通扶贫,全力加快实施自然村组道路硬化110条219.81公里,全区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1588公里,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

GetAttachment (1).jpg

  同时,麦积区还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标准,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充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贫困群众脱贫之后真正过上舒心日子。2014年以来共发放农村低保金5.55亿元、特困供养金5743.67万元,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政策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做到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如今,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麦积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