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打好种业翻身仗 看“制种冠军县”临泽如何再发力?
2021-06-21 11:23:08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编辑:王丽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毛婧雯 何成军

  全国100粒玉米种子,就有13粒来自临泽。

  临泽,这个坐拥“中国玉米制种第一县”等殊荣的玉米制种大县,在新时代,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现代种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日前,记者前往临泽,一探究竟。

制种冠军县,持续发力30年

  临泽,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境内光热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优势明显,上世纪80年代就是全国一熟制地区粮食单产冠军县。

  种种子,临泽更不含糊。北靠巴丹吉林沙漠,南邻祁连山脉,临泽形成了自然的疫病隔离区,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车间”。201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15年获批实施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同年被农业部列入“超大规模制种大县”予以奖励扶持。

  近些年,临泽县将玉米制种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用足用好国家奖励政策,先后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区,还配套建成耕地质量监测站、病虫害预警中心、基地监管信息平台。建成了西北地区首家和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数据库实时互联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临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学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临泽县入驻玉米制种企业31家。制种基地连续15年稳定在2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全县建成国家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8.5万亩,产种量从制种大县奖励项目实施前的1.05亿公斤提高到2020年的1.2亿公斤。

  2020年,临泽全县玉米制种产值达到6.6亿元,玉米制种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玉米制种,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

  全国50强,发展遇到新问题

  “打好种业翻身仗,除了政府加大政策扶持,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引导,为种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外,我们也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形成资源、资金、人才的‘洼地’,壮大种业发展。” 曹学为说。

  甘肃润丰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扎根临泽已经8年了。作为全国制种企业前50强,润丰源公司在选择生产地时有很多考量: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所产种子质量、产量……2013年,在考察了新疆、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份的多个地区后,润丰源公司最终选择了在临泽成立分公司,进行玉米制种、代繁。

  “选择临泽,是因为这里生产出的种子质量和产量都有保障!” 润丰源公司副总经理岳晓鹏说。8年来,润丰源在临泽种出玉米新品种44个,这些新品种在全国的推广面积每年可达到15000亩。

  今年,润丰源给农户制种玉米的订单价格是每亩3300元。稳定的收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转战制种,也催生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劳动力不足,工价越来越高。

  “每年一到玉米抽雄、掰玉米的时候,雇一个工人一天最多时需要300元至330元,这对于企业和种植户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岳晓鹏告诉记者,制种企业两头对着农民:种玉米要靠农民,订单费用逐年上涨,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玉米种子还是卖给农民,种子的价格却不敢提,一旦提价,就意味着销售量的降低。两头夹击下,企业的利润愈见微薄。

  “机械化是唯一的出路!” 岳晓鹏说,“以前我们试过机械抽雄,对种子的损伤太大了,产量也大幅降低!公司目前正在品种改良上继续下功夫,力争研制出适合机械抽雄、收获的品种!”

制种核心区,节本增效有办法

  “一户一块田”“土地托管”……为了破解劳动力不足导致的工价越来越高的难题,临泽县制种玉米核心区——鸭暖镇,近两年做了很多尝试,也吸引了多方关注。

  鸭暖镇大鸭村有10年的种植制种玉米的历史,全村5080亩地,九成种的是制种玉米,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于此。

  2019年,掰玉米棒子时的高工价给每个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时雇一个人掰棒子要120-150元,那年高峰期需要300元-330元。一亩地光掰玉米棒的费用就是600多元,加上犁地、化肥、水费,农民赚到手的钱越来越少了!”大鸭村村支书李天明告诉记者。

  村里上一届老支书张忠国和李天明算过细账:村里和企业谈的亩保值是3300元,但种子、化肥、水费、农药、犁地、掰棒子,林林总总除去支出,农民每亩到手的钱只剩800元左右。

  怎样才能降低农民种地成本?只有从机械化上找答案。

  但村里地块又小还分散。张忠国家里的地共22亩,分散在28处,最大的一块1亩5分,最小的一块只有4分。每浇一茬水,要扎扎实实折腾3天。

  平田整地!村民会议上,提议一出口,一呼百应。

  2019年,大鸭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平整土地,将每家的土地总数登记造册,再将原先的田埂、水沟推平,每家按土地总量分一大块田。

  紧接着,村里实行了土地“半托管制”,浇水、施肥全部有了滴灌设备,每亩地农民只需要花290元,就可以一次性解决浇水、施肥问题。

  “原先浇水大水漫灌,一亩地每年需要300元水费、200元化肥钱,人更是累得够呛!”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4米宽的大路如今可以通到村里的每一块田,“504”拖拉机开进地里,耕地铺膜一次性解决,原来3天才能干完的活,如今一天就干完了。从前的“巴掌田”“斜尖地”犁地难、费用高,现在大型机械开进去,一会儿工夫就犁好了。收获玉米秸秆也可以实行机械化,种地越来越轻松了。

  “除了抽雄和掰玉米,村民现在基本不用下地了!”李天明说,节本就是增效,一户一块田和土地半托管,让村民平均每亩地至少节省成本450元。

  种地机械化的难题逐渐解决了,临泽县趁热打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一户一块田改革,使全县水肥一体化玉米制种基地稳步增长,面积达到41万亩。

  同时,县里整合各级项目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1.5亿元,撬动社会投入4亿元,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水平提升、龙头企业培育、信息化建设、种子质量检验能力提升等。

  临泽,正在打造中国种业带动乡村振兴样板区、种业创新发展先行区、种业技术装备集成示范区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