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一眼万年!从一座馆看一个城
2022-12-22 10:13:53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编辑:王丽丽

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底蕴,要感知一个城市的脉搏,最好的去处莫过于当地博物馆。12月19日下午,由甘肃省文旅厅组织的“如意甘肃·如约而至”网络媒体宣传活动走进了本次活动的第一站——庆阳市博物馆。从博物馆开启走近庆阳、感知这片红色热土的寻访之旅。

庆阳市博物馆于2012年5月18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是一家地市级综合性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内共设9个陈列展厅:历史文物展、古生物化石展、佛教艺术展、历代名人展、革命历史文物展、香包展、书画展、剪纸展和皮影展,另外还设立了历史文物临时展厅和书画临时展厅,全面展示庆阳发展光辉历程及农耕文化绚丽风采。

“庆阳历史悠久,堪称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庆阳博物馆大量馆藏文物,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历史论断。你能想象眼前那一块看似无奇的石块,竟是我国出土的第一块旧石器吗?对,它就是1920年6月出土于辛家沟遗址的石核,是华夏大地的先民用来砍砸食物或打猎的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石核和它旁边共同陈列的2块石英片石,开启了中国史前考古的序幕,更否定了西方学者认为的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和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论调。

无论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直至仰韶文化时期,再到秦汉元明,历史的长河中,庆阳从未缺席。一件件精美的器物无不诉说着脚下这片土地上先民的智慧和辛勤。

距今5000余年的碳化谷粒,说明了早在5000多年前庆阳就开始种植谷物,有力地证明了庆阳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国家一级文物铜弩机为代表的一批铜器、铁器,佐证了两汉时期庆阳冶炼业和农业的发达;出土于华池县的国家一级文物耀州窑青釉菊花纹子母盒则展示了两宋时期当地发达的制瓷业和百姓富足的生活……

庆阳不仅有种类浩繁的历史文物,更有引以为傲的人文掌故。走进庆阳名人展厅,岐伯、狄仁杰、范仲淹等历史名人款款而来。他们或生于庆阳或在庆阳驻足。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黄帝内经》,才懂得了“先天下人忧而忧,后天下人乐而乐”的朴素情感。

这里不仅有能听得到的人文,更有拿得出手的非遗项目。庆阳香包和庆阳剪纸正是现如今蜚声海内外的庆阳文旅拳头产品。 

“庆阳香包”据说形成于公元前2300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岐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因岐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流传不断,逐渐形成“庆阳香包”。如今,“庆阳香包”被赋予更多的商业价值,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庆阳剪纸”也为“绞花花”,产生于两晋盛行于唐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不论是香包还是剪纸,都是当地群众通过艺术品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庆阳更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是一块遍洒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传统,这里不仅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短短的1小时,在庆阳博物馆里感受物换星移,感知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其中滋味无法尽述。这里有厚重的历史、这里有鲜活的记忆、这里有华夏儿女的精神传承……这里的一切在等着你,这样的庆阳博物馆期待与你邂逅在历史的长河中!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