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 每到进入深秋时节,麦积区五龙镇小窑村传统粉条制作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只要你愿意前往,就一定会被传统制作纯手工粉条的场景所吸引,村民们呼朋唤友相互帮忙,将自家收获的土豆制作成质量上乘的土豆粉,粉条口感筋道爽滑,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小窑村属于典型的渭北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这里生长出的土豆产量高、个体大、淀粉含量也多,吃起来口感软酥,在制作粉条方面有着先天优势。
晾晒粉条
“我们小窑村种植马铃薯在200亩左右,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的土质非常适合马铃薯成长,年产量可达200吨左右。冬季闲余时节,家家户户就开始做粉条。全村有8个纯手工作坊点,去年我们村粉条产量在4万斤左右。今年估计可出品3万斤。”小窑村党支部副书记裴小明说。
王知勤从十六岁开始就学习粉条的制作,已有60多年的时间,说起粉条的制作过程,他滔滔不绝,为保证当天制作的粉条能够晾干,凌晨三点的小窑村就非常地热闹,打芡、掌瓢、打面、漏条、沸煮、拨锅挽粉条、洗粉提粉、上杆定型、控水后送晒粉场挂杆晾晒,还要进行抖散、翻晒,晒好的粉条才能抽杆捆扎整理,每天的制粉环节必须要在中午前完成。一早上的忙碌过后,大家便会趁热美美地吃上一顿亲手做的粉条。此时的粉条还温热,一口下去酸酸辣辣,极具弹性,后味还带有淡淡的土豆清香。
一碗粉过后,王知勤继续说,“最近10多年,方圆群众都知道我们村里传统手工加工制作粉条。网上订购、电话预约,不上市场就可销售一空。”
为了将传统手工粉条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小窑村建了一座纯手工粉条加工厂,配备了冷冻、烘干等相应设备,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带动发展,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举措,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的资源,还能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并传承传统制作手艺。 (宋倩倩 白梨 张丹 莫哲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