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秋已逝,冬将至
2022-11-07 10:06:05 来源:甘肃农民报 作者 甘武进 编辑:王丽丽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秋已逝,冬将至。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悄然而来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个时节,所有秋收的粮食都已晾晒完毕,开始储藏起来。动物躲入洞穴准备冬眠,人也穿上厚厚的冬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在北方,水已能结成冰了;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

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由此,贺冬的传统风俗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立冬时,很多地方有吃水饺的风俗。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还乡时,见许多百姓天冷耳朵冻坏了,于是在黄河边支了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进去熬,捞出切碎,包在像耳朵一样的面皮里再下锅煮,那个形状和耳朵一样,包着馅料的就是饺子。所以立冬吃饺子老人们也称“安耳朵”,更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当然,大家在饮食调养上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除此外,要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不可盲目“进补”。

这个时节,冷空气正式降临,草木凋零,让人很快有了冬天的感觉。“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秋风吹尽,黄叶丹枫,好一片荒凉的景象。今宵寒,点一盏禅灯,遥看半轮明月,似比昨夜更寒。立冬之时,犹是寒冷至,已到添衣时。我们在身暖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暖。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荷塘枯,北风呼,门前冷霜侵骨,可寒冷不能击退读书之心,燃起小火炉,临窗而读: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甘武进)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