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古人的“高考”
2021-06-08 16:01:10 来源: 编辑:王丽丽

古人的“高考”

陈赫

“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朝成名天下知”,每年的六月,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就会写在条幅上,为高中校园里成千上万的高考学子鼓劲加油。

高考,关系着千千万万考生的前途命运,成为每个人生命中最为独特的记忆。其实,不只是如今的高考,古人的“高考”也是刻骨铭心的一件大事。

在古代,国家任用官吏大多是依人举荐,但这种方式有点狭隘,可能会有更多的能人才俊,因朝中无人而无缘为官。后来,为了发现并任用人才,创立了一种古代的“高考”,这便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最早起源于隋朝。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

人们常说今天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难度。然而古人“高考”的难度,比起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科举考试报名资格很难。在隋唐时期还是实行的科举考试,只有书香门第和权贵家的人才可以考,别的人士禁止参加考试。后来慢慢形成十类人不能参加考试,女人、商人、罪犯、倡优、捕快、冷籍,身世不清白、犯忌讳的人,冒名顶替、有孝在身这十类人不准参加考试,即便是在相对开放的宋朝也有倡优、戏子、犯人的孩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其次,科举考试的审查很严。进场后,考生进场需要经过严密的审查,主要防范的是考生夹带小抄,类似于那种低等级作弊手段。为了保证不出差错,检查时从头到脚全都会查一遍,连鞋子、外套都会脱下来检查。

再者,科举考试批阅严格。第一环节,考官批试卷,按照阅卷程序,区分出等级优劣;第二环节,交给覆考官,覆考官既要检验初考官是否有失误,更要核查卷面,继续找优点或缺点;第三环节,最后交给知举,由知举来决定录用哪些人。

科举之路很艰难。考生通过地方考试得到秀才头衔后,要继续进行乡试会试以及终极的殿试,所有的关口都通过之后成为进士,然后才有了做官的资格。

在古代,人们也一样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寒窗苦读数十年,就为梦想成真时的喜悦与骄傲。今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高考的战场上,以从容的姿态,丰富的储备,为自己绘出新的人生!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