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做强农业“芯” 端稳粮食“碗” ——肃州区加快从种业大区向种业强区迈进
2022-08-16 09:13:29 来源:甘肃农民网 编辑:王丽丽

甘肃农民网讯  初秋时节,正是玉米制种管护关键期,在肃州区果园镇西沟村,望着绵延远方的大片庄稼,玉米茎秆粗壮,叶梢飘飘,油光发亮,村民们正忙着追肥、浇水。

GetAttachment (2).jpg

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GetAttachment (3).jpg

总寨敦煌种业戈壁农业产业园高标准智能化温室

GetAttachment (4).jpg

金佛寺镇花卉制种车间

“制种的关键就是田间管理和赶花授粉,抓好了这两样才能保证种子的产量和品质。”果园镇大漠种业公司负责人袁建成说。

今年,果园镇玉米制种面积1400多亩,生产品种7个。果园镇的玉米种业发展是肃州区良种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的缩影。近两年,肃州区抢抓高标准农田高速建设的有利契机,建成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10万亩,千亩以上集约化制种基地20个,2022年全区制种面积达到36.1万亩,初步形成北部高效蔬菜制种、中部花卉瓜类制种和沿山玉米制种的产业布局,年制种面积达到法定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且最具优势的蔬菜、瓜类、花卉种子基地,小小种子激活了肃州乡村振兴的“芯”动能。

科技赋能 加快种质资源收集保护

没有种质资源,农业育种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多样化的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源头。

近段时间,在肃州区总寨镇三奇堡村的王天刚家里,肃州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负责人夏尚上发现了一份糯玉米老品种。

“该品种具有糯性足、香味浓、含糖高的特性,是一个比较优良的种质材料。”夏尚上说,团队对该品种的水分、发芽率及品种特性进行了检测,确保该种质资源尽快入库。

凭借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偏少、天然隔离好等优势,肃州区繁育的农作物种子籽粒饱满、水分含量低、色泽正、产量高、品质优,是全球公认的最具优势的农作物制种区之一,被业内人士誉为“天然的种子繁育场”。

打好种业翻身仗,除了解决“种源”问题,还要解决技术创新问题。近年来,肃州区着力构建以“研发孵化、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依托敦煌种业研究院、奥凯种机研发中心、大禹节水研发中心等“三院五中心”和“科研平台+专家团队+农技推广员+企业+农户”五位一体技术服务体系,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12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发实验室、人才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技术开发、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同时,肃州区依托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初步构建起企业自主研发、平台认定检测同步的研发服务推广体系,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随着种质资源工作的长期有序开展,肃州区种质资源保存数量稳步提升,多样性日益丰富,一个个符合农业生产及市场需求的新优品种将被选育成功并推向田间地头,种质资源得到更好地保存及创新利用,在推动各地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园区带动 培育多元种业市场主体

走进肃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智能温室整齐排列。棚内硕果累累,生机盎然。在31500平方米的试验区内,试验种植了蔬菜、玉米、瓜类、花卉、向日葵等12大类作物14000多个品种。上千个品种由企业统一管理进行生长试验,经过风味、果形、色泽、产量、储存、抗性等重重考核后,只有最优的品种才能从中脱颖而出。园区目前已引进育种企业13家,建成种子试验研发基地3016亩,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816家、家庭农场106个。

如今的肃州,不断拓展现代种业的发展领域,积极构建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整体提升的种业产业体系。

家住肃州区果园镇中所沟村七组的制种大户杨东林,今年种下的13.5亩甜椒、四季豆、生菜、杂交葫芦和菊花即将迎来收获。望着绿油油的田地,他的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现在大家制种的积极性很高,制种收入比较高,只要人勤快,在家制种比外面务工强。”杨东林说。在果园镇和杨东林一样制种的人有很多,制种业已经成为这里最大的增收致富渠道。“每年春耕开始前,各大制种公司就会跟我们签订合同,免费给我们母种,还会在协议里协定保底收购价。”杨东林说,“我们产多少人家收多少,比过去自己找公司收种子更有收入保障。”

历经40多年的发展实践,肃州区目前拥有种子生产加工企业157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上市企业1家、合资企业2家、出口资质企业25家,建成成套种子生产加工线35条、种子储藏库5.7万平方米、种子晾晒场130万平方米,种子加工能力达到2亿公斤。培育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等育繁推一体化省级龙头企业9家,与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及全国近千家种子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代繁品种达到4900多个,代繁面积达到全区瓜菜制种面积的80%。

拓宽销路 打造特色化种业“金招牌”

8月的肃州区金佛寺游人如织。附近的市民会选择在周末开车过来,品农家饭,赏花海。“金佛寺的花海品种多,颜色也好看。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在孩子暑假时开车过来了。”家住嘉峪关的王强说,“一家人在这里拍拍照吃吃饭,好好享受一下周末。”

金佛寺镇的“丝路花旅”项目是酒泉市蓝翔园艺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文旅融合项目。该公司拥有国家级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库,并代理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花卉种子繁育。“目前,我们公司主要从事花卉育种和代理繁育,通过大规模集中连片地种植花卉,打造‘丝路花旅’花海旅游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蓝翔园艺董事长陈凤翔说,“接下来我们打算以蓝翔园艺种质资源库和本地优质自然资源为依托,投资建设文洛式智能温室一座,作为花卉育种中心和花卉衍生产品加工展示中心,使其成为国内一三产业融合的典范,并通过三产反哺一产制种。”

肃州区秉承农业发展、种业先行的坚定理念,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品种的培育,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注册申报“肃州杂交玉米种子”“肃州向日葵种子”“肃州辣椒”“肃州西葫芦种子”等4个地理标志商标,培育了“敦煌飞天”“希望瑞丰”“蓝翔园艺”等知名种子品牌,全区拥有审定登记品种达到1000多个,形成较为丰富的品种创新优势;建成酒泉电子商务产业园、巨龙物流港、春光新天地农产品展销中心及聚农网等物流基地和电商平台12家,初步形成以蔬菜花卉为主的种子生产繁育、加工、收购、储藏、销售和冷链物流运输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供应链体系,种子实现订单化生产销售。全区年产各类种子1亿公斤,玉米种子和蔬菜种子生产量分别占全国种子总需求的10%和50%,蔬菜、花卉种子出口量占到全国蔬菜、花卉种子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种子出口远销美国、法国等6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制种基地和国家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有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用种安全,下一步,肃州区将继续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力度,培育多元种业市场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种业航母’,推动肃州由‘种业大区’向‘种业强区’转变,逐步实现‘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必有肃州种’的目标。”肃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世勇表示。(供稿:孙艳 李建平 妥静)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