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庭院深深”促振兴——临夏市乡村旅游发展走笔
2022-06-30 11:00:12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编辑:王丽丽

微信图片_20220629115250.jpg

河州味道文化墙。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微信图片_20220629115256.jpg

环境优美的农家乐庭院。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

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来到折桥村,一定要尝尝咱们的特色‘折桥湾爆炒草鸡’,这种美味在别的地方可品尝不到!”临夏市折桥镇折桥村党支部书记马福荣介绍当地农家乐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炒鸡、手抓、烤肉、香辣鱼、农家野菜、东乡土豆片……这是“河州美食第一村”每家农家乐都有的烟火味。

盛夏时节,走进临夏市折桥镇折桥村,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田间小道阡陌纵横……如诗如画般的田园风光,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折桥村位于临夏市东端,是临夏市区通往永靖县、东乡地区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优越。

马福荣介绍,20世纪90年代起这里就出现了农家乐的雏形,村里个别头脑灵活的村民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将自家庭院改建后,率先办起了“农家乐”。

近年来,随着临夏市旅游资源日渐丰富,大量本地及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为折桥村的“农家乐”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很多村民看到依托美丽庭院建办的“农家乐”生意火爆,也纷纷开始走上了“农家乐+庭院经济”的旅游路,吃上了“旅游饭”。

“我们村共有685户,农家乐多达130多家,其中帮助贫困户发展农家乐18家,平均每7户就有一家农家乐;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2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60人,月均工资3500元;农家乐年营业额达1.2亿元,年均纯收入5000余万元。”马福荣说。

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不出家门就能挣钱的便利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2017年,土生土长的折桥村村民马木洒开办自己的农家乐——临泉阁农庄,如今他的农家乐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村子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就多了。旺季的时候,我的农家乐每天能接待游客20多桌,平均每桌消费200~300元,一年下来能挣20多万元,收入比之前好多了。”马木洒说。

家住临夏市区的冶鹏也是折桥村农家乐产业的受益人。

前些年,冶鹏靠跑长途货物运输为生,收入不稳定且照顾不到家庭。2017年,他听闻折桥村农家乐产业已初具规模且深受欢迎,冶鹏便来到折桥村租了一家农家乐开始创业。

“之前跑运输顾不上家,一年下来也就挣个几万元,现在经营农家乐一年至少收入二三十万,还能照顾上老人和孩子。”冶鹏说,希望更多游客来折桥村走一走看一看,品尝折桥美食,体验田园生活。

为了提高“农家乐”整体服务能力,也为了便于统一规划管理,在折桥镇政府的牵头下,折桥村专门成立“折桥湾农家乐协会”,吸纳来30多位善经营、懂管理的“农家乐”负责人成为会员。协会及时把有关“农家乐”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传递到家家户户,并第一时间组织实施,促进农家乐产业良性发展,带动大家伙一同致富。

“我们为农家乐经营者提供免费的厨艺、服务等培训,还开展来每个月一次的红黑榜评选,农家乐只要被顾客投诉一次,就会列入黑榜,有效提升我村农家乐的整体服务水平。”马福荣说,折桥村不断规范农家乐协会运行机制,由村党支部、农家乐协会牵头,设计制作“魅力折桥湾”标识,引导农家乐经营户统一使用,有力提升了折桥村农家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7月,折桥村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如今,只要大家提起折桥村,第一反应便是“临夏美食打卡地”和“河州美食第一村”。

折桥村只是临夏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缩影之一。

近年来,临夏市依托独特的牡丹文化和民俗文化,不断促进旅游产业和富民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河州牡丹文化月、金色草花节、马家庄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建成了一批以美丽乡村、“旅游+”模式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带动村民兴产业、促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动员村民发展民宿,让所有来折桥村的游客,品尝完我们的美食后,还可以体验农家生活,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全力助推乡村振兴。”说起折桥村的发展,马福荣信心满满地说。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