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王璟
眼下,凉州区高坝镇红崖村日光温室种植的红提葡萄已陆续成熟,进入集中采收期。走进日光温室,一串串红提葡萄挂满藤蔓,果粒饱满、色泽鲜亮,清甜香气扑面而来。农户们正严格按照采收标准,有条不紊地开展采摘、分拣、包装等工序,棚内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红崖村有着多年葡萄种植历史,为红提葡萄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村党支部充分挖掘这一种植优势,确定了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产业发展思路,并通过培育“党员示范棚”、组织党员干部与农户结成帮扶对子等方式,指导群众科学种植,进一步提升了红提葡萄品质。如今,红崖村的红提葡萄果粒均匀、果皮鲜亮、果肉脆嫩,品质好。
在良好产业基础上,红崖村持续扩大种植规模,通过流转村内土地200亩,统筹整合各类资金500万元,在原有126座日光温室基础上,新建50座高标准全钢架双面日光温室,同步配套自动卷帘机、保温被、水肥一体机等智能化设施。
“近年来,红崖村结合山水灌区的灌溉模式,从2014年至今共搭建日光温室176座,全部种植红提葡萄。按这几年的产量分析,每个棚产量4000斤,年产在70万斤左右。”凉州区高坝镇红崖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国录表示。
为让种植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动能,红崖村党支部采取农户认购、租赁、资产参股等多种方式鼓励群众参与经营管理。去年,该村新建成高标准全钢架双面日光温室50座,其中24座日光温室由农户认购后自主管护经营,26座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运营管理,两种模式均以“提升葡萄品质”为核心目标。村民陈春兰是当地传统种植户,在该机制带动下,她扩大了种植规模,对增收充满信心。
“我种葡萄十几年了,效益比较好,去年又搭了一座新棚,经过悉心照料,葡萄的长势很好,我们很有信心。”陈春兰说。
如今,凉州区高坝镇红崖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全面投用,红提葡萄年产值将超1800万元,预计吸纳周边300名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年创劳务收入约300万元,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双赢”,红提葡萄产业已成为高坝镇红崖村带动乡村振兴的“甜蜜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