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陈争强 陈苗育
今年,成县陈院镇陈庄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筑基、群众增收”为路径,成功打造生态养牛产业基地,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企业有效益、群众得实惠”的振兴新路。
“产业要发展,支部引领是关键。面对村内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困难的现实,我们村党支部各位党员主动担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最终确定了以‘党建+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成县陈院镇陈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朝飞说。
为促成项目落地,陈庄村党支部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畅通用地审批,顺利完成产业用地的流转工作,通过“算效益账、谋长远利”打消群众顾虑,带头参与玉米秆回收、肉牛养殖等环节,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局面。村党支部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党员干部成为群众信赖的“领头雁”,为生态养牛产业夯实了组织根基。
“引企入村不是终点,共赢发展才是目标!在生产运营中,村党支部和引进的养殖企业形成了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牛舍2栋,肉牛存栏300余头,年出栏预计突破150头,产值超过600万元。”甘肃穆伊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威说。
据悉,该村18亩土地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村民获得稳定租金收入。依托企业资源,开展了4次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目前部分农户尝试开展家庭养殖,已逐步形成“龙头带动、散户联动”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从夏收开始,党员积极引导农户开展玉米秆回收,建立了企业下单、农户供料的稳定供应链,目前已回收玉米秆200余吨,既解决了村里秸秆处置难题,又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成县陈院镇陈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朝飞说,“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们构建起了‘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原料供应得现金’的多元增收体系。”
如今的陈庄村,牛棚里肉牛膘肥体壮,田间秸秆变废为宝,群众脸上写满增收的喜悦。从产业空白到养殖兴旺,从群众观望到主动参与,成县陈院镇陈庄村以农区党建为引领,借生态养牛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让“党建红”不断赋能“产业兴”,以“肉牛壮”持续助力“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