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 通讯员 马秀兰 崔吉鑫 文/图
11月7日立冬。一场初雪给永靖县王台镇湾子村添了几分清冷。走进村卫生室,村医刘亨平正一边翻阅纸质健康档案,一边在电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里整理随访清单,全村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曾经,卫生室纸质记录档案易损坏、查询难,诊室也十分简陋。如今,电子档案高效精准,卫生室功能分区合理、设备先进。这不仅是基层医疗“民生升级”的生动体现,更是对村民健康守护方式的全新诠释。
2017年以前,刘亨平在不足40平方米的平房里行医,看病、拿药、打针共处一室。自永靖县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后,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升级。如今,卫生室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等区域。

25岁的乡村医生小韩,初次来这里报到上班,对乡村卫生室设备如此齐全表示惊叹。“来这里上班已经三年了,初次来到这里,我很惊讶,这里环境好,设备也齐全,群众对我们工作也满意。”
永靖县借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契机,多方争取资金,为全县122个村卫生室配备办公“云桌面”“云视讯”、健康巡诊包、健康一体机等先进设备,同时确保村卫生室基本药物达120种以上,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用药保障。信息化设备升级推动了信息系统和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务,整体提升了乡村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这些设备让我们的工作方式有了质的飞跃。随访或诊疗时,能及时把患者信息上传到全县基层卫生信息系统进行跟踪管理。”刘亨平指着新配备的健康一体机说。

每周五下午,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室总是坐满了村民。刘亨平总会在这时为村民讲解高血压的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并会根据系统提示开展精准入户随访,为群众测量血压,查看身体状况,让群众对这五年来发生的改变感叹。
“这几年我们村的卫生室有了很大改变,卫生室干净整洁了,药很齐全、看病也方便、村医也很热心,经常来我们家给我们看病,我们很是感激。”村民马奴来说。
近年来,永靖县牢固树立“人才强医”理念,多措并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医待遇。“现在我们的待遇有了明显提升,村医财政省级定额补助提高到每年4800元、岗位补助每年6000元、省级基本药物定额补助每年6000元,还有基本医疗收入和公卫绩效工资,这让大伙儿更安心在基层服务。”刘亨平说。

在村卫生室各方面提升的带动下,全县基层医疗服务成效显著。实施健康管理以来,王台镇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管理控制达标率提升25个百分点,居民医疗支出平均下降18.7%,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7%,这种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让村民的健康获得感显著增强。
“现在我们能承担起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还能主动提供健康随访、上门护理等延伸服务,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治疗。”刘亨平高兴地说。
湾子村卫生室的变化,是永靖县“十四五”期间基层医疗升级的生动写照。据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县域就诊率达76.24%、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达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