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在庄浪县,苹果产业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万泉镇这个“超十亿元镇”给出了答案。
深秋时节,苹果飘香。沿着硬化路走进万泉镇任何一个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产业兴旺的画卷:一栋栋别致的小楼错落有致,街头巷尾停放的家用轿车,映衬着生活的富足。远望山间梯田,层叠的苹果园里绿意未尽、红果满枝,成了庄浪县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超十亿元镇”的产业答卷
在万泉镇连绵的梯田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庄浪苹果产业发展中,万泉镇始终走在前列,发挥着‘排头兵’作用。”万泉镇党委书记刘兵强说。
这份底气来自该镇已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级认证:继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后,2022年万泉镇再次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
站在邵坪村的标准化果园里,刘兵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万泉镇耕地总面积3.95万亩,其中果园面积3.78万亩,占比高达97%。按照亩产3吨、每公斤8元的市场价计算,仅鲜果产值就超过9亿元,再加上产业链上的其他附加值,总额稳稳突破十亿元大关。
万泉镇苹果产业能形成如此规模和效益,是自然禀赋与人为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镇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万泉镇镇长郭翔如数家珍,“这里的山地梯田和河谷川地,地势较缓,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苹果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糖分等营养物质,同时也便于果实均匀着色,提升外观品质。”
从“单打独斗”到“共同富裕”
万泉镇的苹果产业不仅富了一镇百姓,更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共同发展。
在万泉镇霍李村的标准示范园里,果农李满仓正在指导来自朱店镇的几个果农如何进行秋季果树管理。“现在我们镇的种植技术员可是香饽饽,经常被周边乡镇请去指导。”李满仓自豪地说。
万泉镇邵坪村的果农邵太义对此深有体会:“我朱店镇的表弟,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看到我们种苹果效益好,现在也回家种起了苹果,我们经常互相交流种植经验。”
这种“先富带后富”的效应正在不断放大。万泉镇通过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建立标准化示范园、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等方式,将成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边乡镇,推动整个庄浪县苹果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从“果菜桑麻,皆非所产”的贫困记忆,到“瓜果之乡”的美名远扬,再到“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的产业崛起,勤劳朴实的庄浪人用智慧和汗水,种出了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如今,庄浪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预计2024年产量将达到76.2万吨;优质苹果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走出国门,出口到俄罗斯、尼泊尔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55亿元,苹果产业真正成为庄浪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