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收官在即,秦州区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以科技赋能为支撑,系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交出了一份“群众增收、产业向好、生态宜居”的温暖答卷。
围绕“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秦州区持续筑牢防返贫底线。汪川镇组织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敲门行动”,逐户走访脱贫户、监测户和特殊困难群体,细致记录家庭健康、务工、收支等情况;玉泉镇召开专题调度会,落实“两个覆盖”和“应纳尽纳”,同步完善村户资料,确保监测帮扶精准到人。全区通过动态核算收入、开展“政策落实大排查”,聚焦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领域补齐短板,建立问题台账并限期整改,切实将返贫风险消弭于萌芽。同时,通过张贴“明白纸”“工具箱”、培训“政策明白人”等方式,让群众对帮扶政策“一墙清、心中明”,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稳定脱贫成果的同时,秦州区着力做强“产业引擎”,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科技赋能正让传统农业“脱胎换骨”:中梁镇区域2000亩果园通过防草布覆盖、驱鸟灯安装实现提质增效,惠及376户农户;低质果园通过品种优化完成改造,推动果业整体升级;杨家寺镇的冬油菜亩产突破200公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亩产达886公斤,屡创纪录。畜牧业则走出一条“绿色循环”新路径: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畜禽饲养量达131.4万头(只),年均增幅超过6%。生猪产业构建起“原种—养殖—屠宰—加工”全链条,牛羊产业依托“粮改饲”壮大青贮产业,蛋鸡养殖实现“养殖—肥料—种植”闭环。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区粪污综合利用率预计突破90%,润联牧业等企业年产有机肥超4000吨,反哺花牛苹果、大樱桃等特色种植,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这些成效离不开强有力的机制保障。秦州区已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巩固衔接工作会明确“九大任务”,从监测帮扶到项目资金监管,从人居环境整治到驻村管理,层层压实责任。各乡镇积极响应,杨家寺镇召开驻村帮扶例会,强化责任、安全、纪律,推动工作队下沉一线解决群众困难;汪川镇压实帮扶责任,常态化推进走访排查与动态帮扶,及时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紧盯问题整改“清零”和群众满意度提升,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提质增效,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辛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