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映照着果农喜悦的笑脸。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秦州苹果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金果子”。

秦州区地处北纬35°苹果优生带,高海拔、充足日照和显著昼夜温差,为苹果品质奠定了天然基础。然而真正推动产业蜕变的,是现代农技的深度赋能。通过推广“有机肥+纺锤形整枝+反光膜”等技术组合,果园透光率与果品优质率显著提升,农业生产逐渐从“靠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

在皂郊镇的“百富佳”苹果智能分选车间,一条数字化分选线正高效运转。这条被果农形象地称为苹果“CT”的生产线,通过无损红外扫描检测糖度、硬度等内在指标,实现自动筛选分级,将优质苹果精准推向更广阔市场,价格随之提升约15%。

1761647299485073097.jpg

秦州区还创新推行“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有效破解分散经营难题。政府同步推进老旧果园改造与基础设施升级。今年全区苹果产量预计将达到45万吨,产值有望突破18亿元。

在藉口镇放牛村,苹果种植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明星产业”。合作社为果农统一提供技术培训、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品运销等服务。村民郭换生便是早期受益者之一,年收入从2000元跃升至六七万元,不仅建起新房、开上私家车,还成为村里的苹果经纪人,将优质秦州苹果销往全国各地。

随着苹果产业效益持续提升,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成为“新农人”。他们引入无人机植保、直播带货等新技术、新模式,为传统果园注入新活力。绿康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小兵,十年前从广州返乡创业,不仅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还盘活了撂荒土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秦州苹果的升级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经营,从分散生产到统一品牌,一颗颗小苹果,正串联起一条富民强区的产业链。(付美兰)

责任编辑:孙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