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为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农村精神文化阵地,成县抛沙镇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乡村”的核心理念,持续探索农家书屋的“建、管、用”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其从单一的“书籍仓库”向多元的“精神家园”和活力“文化客厅”转型。

微信图片_2025-10-23_103225_273.jpg

筑牢组织根基,实现规范长效管理

履职尽责的管理队伍是书屋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抛沙镇着力构建起“镇级指导、村级负责、专人管理”的协同工作机制。首先,明确村级组织的主体责任,确保每个书屋至少配备一名管理员,确保事事有人管、责任不落空;其次,不断优化管理员队伍结构,积极拓宽选人渠道,鼓励和支持有责任心、有热情的村干部、退休教师、返乡青年以及乡村志愿者加入,为书屋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与智慧活力。制定并推行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将开放值守、图书整理、借阅登记、活动组织、意见收集等具体职责明确化、规范化,推动管理员角色从“被动看管”向“主动运营”转变,夯实了书屋管理的组织基础。

完善制度体系,保障有序运行

健全、规范的制度是书屋实现长效发展的坚实基石。抛沙镇大力推进管理制度化与标准化建设。一是推行制度公开透明化,统一规范并张贴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等核心制度,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二是实行图书资产管理精准化,采用直观易懂的分类方法(如少儿、科技、文学、政经等),对所有图书进行统一编码、贴标、上架,确保“一书一码”,极大方便了村民查找与日常管理。三是优化借阅流程,制定清晰合理的借阅规则,对借书数量、期限、续借等作出明确规定,既便利了群众,也有助于培养爱护公物、诚信借阅的文明风气。同时,积极推广电子登记与纸质登记并行的模式,确保图书借阅账实相符、流向清晰可溯。

微信图片_2025-10-23_103214_986.jpg

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服务精准贴心

抛沙镇始终将村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全力推动服务走向精准化与人性化。在开放时间上,指导各村打破“朝九晚五”的机关式作息,紧密围绕农忙农闲季节变化、节假日特点以及村民日常起居习惯,动态调整并公示开放时间,特别注重保障周末、晚间及农闲时段的开放,努力实现“门常开、人常在”。在服务方式上,注重“暖心化”操作,特别关注老年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如“温情追忆”(面向老年群体)、“快乐假期”(面向青少年)等主题读书分享模式,主动延伸服务触角,有效打通文化惠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拓展功能内涵,激发书屋综合活力

抛沙镇致力于突破书屋传统的单一阅读功能,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乡村重要的综合文化载体和社区活力中心。一方面,强力推动场地资源整合共享,引导农家书屋与老年互助幸福院、儿童之家、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融合共建,打造集阅读、休闲、娱乐、讲座、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空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书屋的外延功能,将其作为政策宣讲的课堂、实用技能培训的基地、社情民意沟通的平台,使其成为凝聚乡村人心、促进邻里和谐、助力产业发展的“乡村文化沙龙”,焕发新的生机。

微信图片_2025-10-23_103157_842.jpg

通过一系列扎实的探索与实践,抛沙镇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效能得到了提升,对村民的吸引力和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已成为该镇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一步,抛沙镇将继续深耕细作,在探索数字化阅读服务、引入社会化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不断推动农家书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持久的文化动能。(抛沙镇政府 供稿)

责任编辑:孙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