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王倩 通讯员张爱霞 聂辉 文/图
在“中国小杂粮之乡”甘肃会宁,甘肃骏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展厅里,“甘肃科技创新型企业”与“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两块牌匾相映生辉。令人瞩目的是,这家连续两年获评A级纳税人的企业,其诚信经营的底色,离不开当地税务部门的精心培育。在会宁这片黄土地上,税务力量正悄然滋润着小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合规筑基:以制度护航小杂粮“闯”市场

甘肃骏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走进骏兴农科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杂粮产品正发往全国各地。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用十年时间构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带动千余户农户增收。2024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167万元。
“无规矩不成方圆,合规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生命线。”骏兴农科管理层深谙此道。为强化内控管理、防范涉税风险,企业搭建起“财务经理-财务主管-会计”三级审核制度:从申报数据的采集、整理到核算,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规程,需经过多轮校核把关。这一制度设计,让企业税务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为经营发展筑牢“安全线”。
发票管理是企业涉税风险的“高发区”。针对这一痛点,会宁县税务干部主动上门,为骏兴农科梳理从杂粮生产到终端销售全流程的涉税风险点,协助建立严格的发票校验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分层分级对发票的真实性、金额一致性、税率合规性、开票时效性进行逐一核验,确保发票接收与开具“零疏漏”,从源头规避税务风险。
“不合规的事一件不做,不合规的钱一分不挣。”骏兴农科负责人史英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坚守诚信经营的初心,也正是这份坚守,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成长。
税务助力:为电商发展扫清“障碍”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骏兴农科敏锐捕捉到电商市场的潜力,成立陇禾轩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先后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网销平台及京东商城、淘宝商城、本来生活等大型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全力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电商业务拓展带来了新机遇,但也伴随着新的涉税风险,幸好有税务部门的‘及时雨’。”骏兴农科财务主管杨雅清坦言。会宁县税务局通过线上平台、通信软件等渠道,常态化向企业推送最新税收政策和风险提示,第一时间解答财务人员在实操中遇到的疑问;同时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为企业送上定制化“政策包”和电商行业常见涉税风险清单,帮助优化核算制度与涉税业务处理流程,助力企业在电商赛道上“合规快跑”。
2023年8月纳税申报期的一次“小插曲”,让杨雅清对税务部门的帮扶印象深刻。当时因电商业务收支激增,财务人员一时疏忽,未及时申报财务报表,若按纳税信用评价规定,企业将面临信用扣分,甚至可能失去A级纳税人资格。
会宁县税务局通过系统监测发现企业逾期申报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核实情况,并详细辅导信用修复政策与操作流程。“在税务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很快更正了申报并完成信用修复,成功保住了A级纳税信用这块‘金字招牌’。”杨雅清至今仍心怀感激。
信用赋能:让“无形资产”转化为发展动能
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合规经营的“晴雨表”。如今,随着纳税信用在市场合作、融资贷款、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份“无形”的信用正逐渐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有形”价值。
“在商务洽谈中,A 级纳税信用是我们最有底气的‘介绍信’。”史英介绍,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记录,骏兴农科在市场竞争中屡屡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供应链体系,与北京优之行、白银公司等中大型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信用带来的红利不止于此。“A级纳税信用让我们在办税服务上享受到‘优先权’,涉税审批、发票领用等业务办理更便捷。”史英透露,2024年企业凭借优良信用,顺利获得银行19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不仅贷款额度充足,放款速度快,还享受到了优惠利率,为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注入了“金融活水”。
为持续释放信用赋能效应,会宁县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推出“绿色通道+风险提醒”集成服务:在办税服务厅专设“A级纳税人绿色通道”,免除预约取号环节,实现“随到随审、限时办结”;同时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企业潜在涉税风险,提前预警提醒,引导企业将税务合规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税企协同发力,共同构建起市场化、法治化的税收营商环境,让更多像骏兴农科这样的企业,在诚信经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