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川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搭建全民阅读平台、普及科技文化、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张家川将267家农家书屋建设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家书屋发展之路,助力打造“丝路大关山•书香张家川”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使用率,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探索“农家书屋+文明实践”模式。张家川县将农家书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融合打造,把农家书屋的阅读活动、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等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推动,依托志愿服务提升书屋管理,组织开展线上品读活动、志愿者、网格员送读活动,农民通过“村民网格服务管理微信群”“微信读书群”线上开展“好书推荐会”“志愿者领读品读”和居民在微信群内点单,借阅各种书籍,各村志愿者和网格员“送书上门”,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共建共享。

探索“农家书屋+农技课堂”模式。走进连五乡中心村农家书屋,窗明几净,书架上各类书籍整齐摆放。该村以农家书屋为平台,以全民阅读为契机,积极开展土豆、玉米、小麦等粮食种植培训,为农户“充知识电”、让农户“学技术经”。连五乡腰庄村在农家书屋开设“农技学堂”,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强化农民科技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农家书屋+乡村记忆馆”模式。马鹿镇花园村乡村记忆馆与张棉驿乡张棉村张骞历史文化展,藏品丰富,既有农耕文化主题图展、党建读物、当地珍贵文献,又有手摇电话、枕头顶子、描金匣子、连夹板子、镰刀木锨等老物件和农耕器具等藏品。此外,两村还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工作与乡村记忆馆工作紧密结合,引导群众了解村情历史、当地文化,适时组织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既是助力“丝路大关山·书香张家川”的生动实践,又有效丰富农家书屋内容补给,同时也是推进基层文化场所环境建设,营造全民阅读良好氛围,打造弘扬主流价值、满足知识需求、凝聚党心民心、引领文明风尚、展示振兴成就的乡村文化新阵地。

探索“农家书屋+流动书包”模式。恭门镇天河村农家书屋以“流动书包”为载体,每周三、周五由志愿者背上群众需要的图书,到村小组进行登记发放,并收回上一轮阅读完的图书和需求表。同时,为群众开展政策答疑、民生业务办理等服务。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既让干部聆听到群众心声、解决了民生诉求,又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学习理论、知晓政策的渠道,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等送到群众心坎上。
探索“农家书屋+托管班”模式。在张家川镇东城社区、西城社区、南城社区的农家书屋内,往日的书香氛围中增添了更多欢声笑语。针对乡村少年儿童周末、假期“看护难、辅导难”等民生问题,张家川镇西城社区、东城社区、南城社区用好用活社区农家书屋阵地资源,采取“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托管模式,因地制宜设置“爱心托管班”,将“一小”照护民生工程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让孩子们在假期有了好去处。(蒋增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