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可得管管咱村这路!前两天我家老婆子摔了一跤,雨大了水排不出去,太滑了!”崖坪村老杏树下,几条小板凳随意摆成圈,村民围着村党支部书记你一言我一语,敞开了话匣子。这是陇西县柯寨镇崖坪村“书记邀您来唠嗑”小板凳议事会的场景,没有主席台,不写讲话稿,家常话里藏着群众的急难愁盼。
这条路,是压在崖坪村下坪社560余口群众心头的“老大难”。路面破损不堪,坑洼处积满泥水,就连孩子们上学,走一趟就得湿了鞋,摔跤更是常有的事,村民们对此苦不堪言。为了真正听进“心里话”、摸清“真实情”,村党支部结合“四最三点”意见征集活动,干脆把严肃的“会议室”搬到了院落里、杏树下,邀请村民来唠嗑,村民搬个小板凳就能坐下来唠,积攒已久的诉求和建议,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里全倒了出来。
“这事儿必须办!路通了,日子才能顺!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发力点,我来想办法争取项目。”下沉到该村的县政协委员刘明霞现场回应。她跟着村民踩遍了全村的泥泞路,哪里坑最深、哪段排水差、哪户出行最不便,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带着这些“一手资料”,她连夜撰写提案、沟通协调,最终硬是为村里争取到60多万元的修路资金,让村民的“水泥路梦”有了落地的底气。
施工队一进村,沉寂的村庄瞬间热闹起来,村“两委”趁热打铁,连着开了几场“小板凳唠嗑议事会”,“得给我家门前留个会车的地儿,不然农用车没法错车”“我家门槛高,门口得修个缓坡方便推轮椅”……你提建议,我来执行,所有群众的合理诉求都通过小板凳唠嗑会得到了解决。
如今,崖坪村的泥泞路彻底变成了平整光洁的水泥路,车辆畅行无阻,村民出行无忧。谈及变化,村党支部副书记郭佳佳深有感触:“如今崖坪村的‘小板凳唠嗑议事会’成了香饽饽。路灯不亮了、水管堵了,村民都爱搬着板凳来唠唠,真正实现以‘民生’回应‘民声’。”
这种小板凳“唠嗑议事”模式,用接地气的方式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从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建设者,为破解基层难题提供了高效务实的思路。柯寨镇党委书记段志诚表示,下一步,崖坪村将继续用唠嗑的方式,将党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间,将政策落实到群众生活中,“唠”出群众的幸福生活。(刘旻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