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10月1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在平凉市静宁县德美地缘集团种植基地举行。
没有传统会议室,取而代之的是挂满枝头的苹果和脚下的丰收大地——省政府新闻办将“甘味出陇”系列之“静宁苹果”专场发布会搬进田间地头,生动展现了静宁苹果丰收的喜悦,以及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静宁苹果,早已不只是一颗普通果实。它承载着平凉市四十年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守,见证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决心。从探索起步到规模扩张,从提质增效到转型升级,静宁苹果成功实现了从“救命果”到“致富果”的精彩蝶变。
“我们这儿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苹果色泽鲜艳、口感脆甜、耐储运!”果农口中的自豪,正是静宁地处北纬35°苹果“黄金生产带”的天然优势。

专业检测显示,静宁苹果在硬度、甜度等关键指标上均超过行业标准,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9项国家级荣誉,品牌价值高达181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幸福果”。
据介绍,平凉市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51万亩,今年预计产量254万吨、产值150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7300元。苹果产业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全市培育果业相关企业980家,形成了从种植、贮藏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果汁、果醋、苹果面膜等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60亿元。

在产业发展中,平凉市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布局:西部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红富士产业带,东部建设苹果新品种示范区。静宁县已成为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灵台县成为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苹果产业带动全市75个乡镇、1100多个村发展,助力70万贫困人口脱贫,更支撑了30万农家子弟圆梦大学,成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希望之果”。
为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凉市出台31条扶持政策,每年落实近2亿元资金和70多亿元信贷支持;制定静宁苹果产业、产品、市场三个中长期规划和系列团体标准,连续20多年举办静宁苹果产销峰会;深入实施“归雁工程”,雪原、中果汇峰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生根,形成了聚势赋能、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同时,该市持续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深化院地企合作,建成静宁苹果科创馆、数字果业平台、庄浪县万泉智能化应用平台和崆峒区冷链物流园,发展水肥一体化设施果园、智慧果园13万亩,优果率达76%,培育引进新优品种100多个,推动苹果种植从“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的智慧农业迈进。
这场在果园里召开的发布会,不仅是展示静宁苹果的丰收景,更是写在陇原大地上的乡村振兴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