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吕金龙 文/图 

金秋时节,泾川苹果再迎丰收。比枝头果香更浓郁的,是产业升级的蓬勃热潮。近日,随着甘肃乐果源果脯深加工与泾川果聚源年产2万吨苹果清汁两大项目同步投产,当地苹果产业装上“双引擎”,实现了从“鲜果外销”向“高附加值转化”的战略跨越。

苹果丰收。

品牌引领 打造果脯产业新标杆

甘肃乐果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由行业头部企业浙江雪海梅乡食品有限公司参与组建,为泾川打开全新的品牌视野。

该项目坐落于县中小企业孵化园,总投资1500万元,采用国内先进的低温烘干与锁鲜工艺,最大限度保留苹果的天然风味与营养。

“将生产线建在产区,既能保障原料新鲜直供,也能助力果农稳销增收。”企业负责人道出落户初心。

据介绍,该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消化苹果原料1.2万吨,产出优质果脯10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同时直接为当地群众提供80多个“家门口就业”岗位。

盘活存量 实现苹果“吃干榨尽”

与乐果源的“全新布局”形成互补,果聚源公司走的是“盘活存量、提升效益”之路。该企业投入8000万元,对原恒兴果汁厂进行产权整合与全面技改,将产能从每小时40吨提升至70吨,年产浓缩清汁、浊汁2万吨,产品供应国内大型饮料商并出口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改造后,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果农的“残次果处理难”问题,通过将小果、次果用于榨汁,果渣再加工成饲料,形成“从一颗苹果到一滴果汁,再到一块饲料”的闭环产业链。

苹果生产线落地。

“按年加工2万吨浓缩汁计算,项目能消化下捡果15万吨,带动周边果农增收超200万元,还能提供90多个就业岗位,闲置厂房这下彻底变成了‘致富厂房’。”果聚源公司负责人算起的这笔“富民账”,生动诠释了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8天投产 “泾川速度”彰显营商温度

从项目签约到正式投产,最快仅用28天——这一“泾川速度”的背后,是当地政府“专班式服务”的全力支撑。

针对两大重点项目,泾川县专门成立专项服务组,整合招商、市场监管、工业集中区、电力等多部门力量,创新推行“需求清单化、服务上门化”工作模式。

乐果源项目急需大功率用电保障,服务组3天内协调完成线路改造;果聚源项目面临产权变更难题,7天内办结所有手续;企业无需跑部门,材料由专班上门收取,办理完成后再送回企业手中……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印象深刻。

“原本以为异地投产要耗费几个月时间,没想到在泾川28天就顺利开机。这种高效服务,让我们对后续扩产更有信心。”乐果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企业对泾川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果农分拣苹果。

双链融合 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

两大项目的落地,正与前端的种植升级形成“共振效应”,推动泾川苹果从“单一种植”向“全链增值”加速转型。

一颗泾川苹果,正通过精深加工释放出更大的产业能量,承载着富民强县的梦想,稳步走向现实。

据泾川县招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引进苹果脆片、苹果醋等深加工项目,持续延伸产业链,让苹果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链”、群众增收的“黄金链”。

责任编辑:何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