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从枝头到云端,成县核桃“鲜”行记——成县推出“五个一”工作法破解核桃采收销售难题
2025-10-05 11:11:36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文/图

金秋十月,成县大地核桃飘香。走进这片依托“西咸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兰州经济圈辐射中心”区位优势的沃土,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作为拥有51万亩核桃林、1100万株核桃树的“中国核桃之乡”,成县今年核桃产业迎来丰收丰产。

丰产后如何丰收?今年成县创新推行“五个一”工作法从田间青皮核桃采收、销售终端各环节发力,确保农民增收。通过一次精准务实宣传;一支专业采收分队;一次每日动态调度;一轮定向直播带货;一套健全采销机制,成县实现青皮鲜核桃销售突破1.6万吨,创造产值3.8亿元,全年核桃产业总产值将超10亿元,带动500户农户年收入过万元……从精准宣传到专业采收,从动态调度到直播带货,再到健全采销机制,这一套组合拳精准破解了青皮核桃“采收难、保鲜难、销售难”的发展瓶颈,让小小核桃从“田间果”变身“致富果”。

精准宣传叩开市场门

成县积极组织核桃科技服务中心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组成招商推介专班,先后赴兰州、银川、宝鸡、西安、成都等13个城市开展市场调研与品牌推介。通过深入对接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及加工企业,成功签订青皮核桃收购订单9000吨,建立起稳固的供销关系。

同时,成县深挖青皮核桃的核心优势,通过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等平台,重点宣传成县核桃85%以上的良种率、“清香”品种的成熟期时间差优势,以及种植规模大、品质优良、大果丰产、风味上佳、商品率高等市场优势,有效提升了“成县青皮鲜核桃”品牌知名度。

代收代销解农忧

针对部分农村劳动力不足、传统采收效率低等问题,成县创新推行“合作社+采收分队”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组建专业采收分队,提供从采摘、收集、筛选到销售的全程服务,还为缺劳力农户、外出务工家庭提供代收代销服务。

成县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进,现场指导农户掌握“适时采摘、带青壳保存”技巧,从源头上保障青皮鲜核桃的品质。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采收缺劳力、传统采收效率低、损耗大、错过最佳上市期等问题。

三级联动织密产销网

为确保核桃卖得出、卖得好,成县建立了每日动态调度机制。县乡村三级明确专人负责,每日汇总采收进度、品质分级、订单数量等数据,通过工作例会分析研判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依托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成县及时收集农户在采收、售卖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台账并限时办结。针对部分乡镇收购点不足的情况,及时增设村级收购点;面对物流高峰,协调快递公司开辟“鲜核桃专线”,确保“当日采摘、当日发货”。各乡镇通过每日调度,精准落实“应收尽收”要求,高效解决群众销售难题。

云端赋能促增收

在电商时代,成县抢抓机遇,组织“党建+电商”助农直播行动。通过筛选本土网红主播,深入核桃林、集配中心现场直播,直观展示采摘过程、品质检测,通过互动答疑普及成县核桃的气候优势与营养价值,让全国网友“看得见新鲜、买得放心”。

数据显示:直播带货累计销售青皮鲜核桃5万多单,销售额150多万元,与线下批发市场形成完美互补,进一步拓宽了青皮鲜核桃销售渠道。

长效举措固根基

为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成县构建起“从枝头到市场”的全链条采销机制。在收购环节,按“一镇一集采集配中心,一村一收购点”布局,实现17个乡镇全覆盖,统一价格收购,做到“摘完即卖、当日结账”。

建立“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依托党建联盟整合技术、资金、市场资源,培育青皮鲜核桃销售服务主体。同时,强化品质管控与价格监管,延伸产业链条,研发核桃油、核桃乳等深加工产品,形成“鲜销+加工”的多元增收格局。

数据显示,成县青皮鲜核桃每吨收益较干核桃多2268元,比核桃仁多收益1935元,每亩收入可达3000-5000元。从“无人问津”到“抢鲜热卖”,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五个一”工作法不仅破解了核桃产业发展困局,更彰显了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制度优势。

金秋的成县,核桃林间欢声笑语。这些“致富果”正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走向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为乡村振兴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成县核桃产业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杨万明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