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静宁:让文明馨香浸润心田
2025-09-30 10:06:32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清晨的成纪文化广场,退休教师周志远牵着孙子讲文明故事;午后太白路便民市场,菜贩马建国笑着称菜,不用再怕占道经营;傍晚医药公司家属楼院,王秀兰带孙辈散步,想起昔日汛期进水的日子满是欣慰……如今的静宁,每个角落都藏着创城的蜕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静宁县以“宣传聚共识、治理焕新颜、文化育新风”为径,让文明种子扎根城乡,既提“颜值”更增“气质”。

“阿姨,创城需要大家出力,您对社区有啥想法?”在成纪路社区广场,文萃中学志愿者李媛递上宣传单说。县教育局“文明城市我来划”活动里,文艺表演诉民生向往,知识问答解创城疑惑,建议板很快贴满“金点子”。居民杜亮亮写下“增设健身器材”的建议后说:“现在才懂,创城咱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

这样的互动已是常态。每周五“志愿服务日”,党员干部带头守路口、清死角;“唱响一座城”活动中,《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飘满广场。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宣传活动2000余场,以“表演+问答+实践”让创城知晓率超98%。从机关到村落,从校园到街巷,静宁用百姓爱听的方式,让“人人讲文明”从口号变行动,全民同心筑文明。

说起老旧小区改造,王秀兰感触颇深,自己居住的老旧小区,曾因私搭乱建、地基沉降成为居民的“烦心事”。今年静宁县拆违建1072平方米,同步改管网、建排水,创新“社区+业委会+志愿者”共管机制,让居民从“看客”变“管家”,守住整治成果。

城市治理既要“面子”更要“里子”。针对摊贩占道,静宁不搞“一刀切”,太白路便民市场建设100余个摊位,全县布设180个充电桩、安装39套智能系统,学校食堂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让每项举措都落在百姓心坎上。

“打花鞭要手腕灵活,这样才响。”德顺小学课堂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军手把手教学,鞭声与笑声交织。文化是文明的根。静宁深挖本土资源,让文化“活”起来。静宁县文化馆通过镜头记录当代传统手工艺人的坚守和极具本土特色的静宁民俗活动,让人们直观了解到静宁民俗和静宁风情;甘沟镇杨咀村“村庄美·行为美”彩绘与农耕图案相映,文明理念悄悄融入日常;成纪文化广场融伏羲文化与休闲功能,成市民感受本土文化的“露天课堂”。从非遗展演到读书节,静宁用文化滋养文明土壤,让崇德向善成城市底色。

如今的静宁,文明标语暖街头,交通有序显素养,文化活动润人心。这场全民创城实践,不仅让城市换新颜,更让文明融血脉,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静宁正以文明为笔,在城乡间绘就“有颜值更有气质”的画卷,让文明新风浸润每个角落,让这座城在滋养中焕发新活力。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王毅)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