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秦州区杨家寺镇,村民田满秀的双手在豆角藤蔓间熟练翻弄,采摘、分拣、装箱,让她忙得不亦乐乎。作为金土地合作社的“产业工人”,她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常年在这儿干,离家近,心里踏实。”她的笑容,是这片土地从传统耕作迈向现代农业的生动注脚。
时值中国农民丰收节,秦州大地不再只有苹果的“一枝独秀”。从杨家寺镇设施大棚里的贝贝南瓜、蓝莓,到华岐镇漫山遍野的连翘、五味子,一个由果品、蔬菜、中药材、畜牧四大产业构成的“产业矩阵”正蓬勃兴起。秦州区正以“一村一品”为基础,探索出一条产业多元、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在杨家寺镇,金土地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模式,将分散的农户整合为高效的产业工人,年产值近190万元,带动周边200多名劳动力年人均增收上万元。这种模式并非孤例,秦州区通过持续引进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秦州苹果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全区引进5条自动化分选线,日分选能力达150吨,让“花牛苹果”等品牌以更精细化的标准走向高端市场。据悉,今年全区苹果产量预计达45万吨,产值有望突破18亿元。华岐镇红升合作社负责人张兴丑介绍:“今年苹果品质好,价格高,我们基地85%的苹果已被广东、湖南的客商提前预订。”
产业兴旺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秦州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撂荒地,并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新修产业路240余公里。这些“毛细血管”的畅通,有效改善了生产条件,为“以路兴产、以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秦州区已拥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9个,“甘味”品牌矩阵初具规模,特色农业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一颗苹果到一个产业集群,从一片菜地到一个现代农业体系,秦州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刘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