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会宁县立足“农业优先、文旅赋能”发展定位,多措并举促进农业生产夯基础提质效,农村社会促稳定添活力,农民收入拓渠道稳增长。
坚持“稳”字为要,粮食产能持续提升
会宁县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盯粮食生产,强化耕地保护,持续落实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大力实施百万亩全膜玉米、百万亩马铃薯“两个百万”和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坚决守牢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坚持做好“水文章”,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农业发展“耕”基。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达到43%左右。加大新型农机推广应用,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产区建成27个应用场景及示范点,全县机收率达到90%以上,减损率控制在1%以内。目前,该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4.8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32万亩,其中玉米91万亩、马铃薯88万亩、小麦40万亩、小杂粮13万亩。预计粮食产量突破49万吨。
坚持“干”字为先,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会宁县坚持产业分类指导,修订完善“牛羊菜果薯药粮种”特色优势产业奖补政策,落实奖补资金1.19万户,户均增收2500元;深入实施“双百”建办工程,364个粮油单产提升丰产方和39家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办成效显著,规模化水平提升;实施马铃薯单产提升示范项目,建成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12个5570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万亩;“阳屲娃”小米、“赐亿”胡麻油等4个产品成功入选“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特色优势产业更加壮大。同时,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遴选村级协管员317名,配备乡镇快速检测仪28台,实现人员仪器全覆盖,监管水平有效提升。
坚持“实”字托底,乡村建设持续推进
聚焦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6个方面,围绕“一带两区三线”建设,深入推进“11333”乡村建设行动,以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实施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等八改工程,结合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因地制宜提升改造行政村35个,乡村建设呈现新面貌。紧盯农村“问题厕所”专项整治,坚持“全面摸排、精准整改、长效管护”工作思路,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组织人员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排查农村户用卫生厕所62373座,实现农村“问题厕所”排查全覆盖。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生活垃圾、废旧农膜、畜禽粪污等3.35万吨;积极开展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新增村庄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800盏,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会宁县农业农村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