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从“一叶小舢板”到“产业联合舰”——康县平洛镇跨村联建打造乡村振兴“新航道”
2025-09-25 09:51:14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陈佳 文/图

秋日清晨,天色朦胧。康县平洛镇张坪村村民王玉东已在张坪片区产业联合党支部的榨油坊里忙碌起来,进菜籽料、炒籽、榨油、过滤、装箱……“要赶在天亮前完工,拿到集市上去卖。”望着榨油机里色泽金黄的菜籽油,他由衷地感慨:“没有联村产业党支部,这产业咋能这么顺利地搞起来!”

平洛镇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花椒、核桃、油菜、中药材等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是,发展的红利并未能均沾惠及每个角落。

“有的村子依托花椒、核桃等规模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可观;但有的村子,由于规模小,缺乏技术管理等原因,村集体经济收入就少了很多。”康县平洛镇党委书记王建虎一语道破发展不均的窘境。

资源不均仅是其一,没有主导产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与竞争优势,犹如无形壁垒,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源如何流通?产业如何集聚?

近年来,平洛镇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党建基础扎实、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张坪村和团庄村为中心村,组建张坪片区5村、团庄片区10村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并设立产业发展办公室。聚焦“联合产业规划、联合服务指导、联合汇聚资源、联合包装加工、联合宣传营销”的五个联合功能作用发挥,让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主心骨”,一举打破村界藩篱,实现村庄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今年1月份以来,客户的订单源源不断,目前线上线下共出售菜籽油1万余斤,销售额达1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迎来了‘开门红’,交出了一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绩单’。”正忙着将菜籽油装车的张坪片区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书记王喜宏高兴地说。

张坪片区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成立于2024年,自成立以来,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联合产业规划、联合服务指导、联合汇聚资源、联合包装加工、联合宣传营销”5个联合功能作用,与陇南东盛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先后收购片区农户花椒23600余斤,交易额达70余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收购全镇及片区菜籽榨油,销售菜籽油15300斤18.4万元。

同时,张坪片区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还聚焦进一步深化利益联结机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共同开发花椒、菜籽油、核桃油3款特色农产品,并带动片区5村群众种植花椒、核桃、油菜、中药材、小麦,养殖鸡、猪、羊、中蜂、牛、马等,统筹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规模化优势,走出“共同致富”的新路径。

而村庄联合,组建产业联盟,只是第一步,实现技术共享,才是联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们以前缺乏种植管护经济林等农作物的科学方法,管护不当就会导致生产效益不高。”王喜宏说,虽然他从小就跟着父母管护家里的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但是也会遇到很多束手无策的问题。

为提升种植技术,平洛镇党委加强与农技专家、“田秀才”“土专家”的联系对接,按“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讲什么”原则,科学制定“进田间、进圈舍、进课堂”的“三进”基层培训内容,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联合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保证农户按需“充电蓄能”,及时解决农户种植的技术难题,助力片区产业提质增效。

现如今,当集中连片的花椒综合管理示范点、核桃树综合管理示范点在平洛河岸畔铺展开来时,已成为了“品质”的代名词,吸引着客商们慕名云集。

“以前做散货,都是降价给客商售卖,现在连片发展,规模和质量上来了,来收货的客商越来越多,客商之间有了竞争,价格自然也就提高了。”中寨村的村民吕宁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他家的30亩花椒,共收入22万元。村庄联合,产业联盟,打破了传统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如今,产业联盟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在产业联合党支部的强力推动下,全镇新建3000亩桃源饮品核桃原料示范基地,600亩花椒地,现如今‘联村共富’模式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机制创新与路径探索。”王建虎告诉笔者。

党旗所指,沃野振兴。当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分散的村落便能握指成拳,沉睡的资源即可点石成金。平洛河畔,一曲以党建为弦、以产业为谱、以共富为韵的乡村振兴交响曲,正随着产业联合党支部的坚实步履,响彻大地。


责任编辑:杨万明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