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凉州:多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2025-09-24 18:44:33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苏玉梅 文/图

产业带动、联村共建、借地生财、入股分红……近年来,凉州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深度挖掘整合资源,打好集体经济组合拳,全面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现了多种模式并存、多条渠道增收,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金秋时节,凉州区长城镇的300多亩向日葵喜获丰收。低垂的葵盘籽粒饱满,在秋阳下泛起金黄光泽。连绵的花盘随风起伏,静谧而壮美,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田园丰收画卷。这片曾经闲置的沙缘土地,如今重焕生机,成为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希望田”。

凉州区长城镇300多亩的向日葵已成熟。

长城镇地处沿沙沿线,部分土地由于分散、闲置或产出效益较低等原因,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为解决这一难题,长城镇以“盘活闲置资源、做活土地文章”为突破口,通过集中流转和整合,将长富村、长瑞村共计300余亩撂荒土地化“废”为宝,依托“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耐旱、适应性强的向日葵特色种植产业。“目前,向日葵即将迎来成熟采收,预计今年村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凉州区长城镇党委组织委员郭嵩山说。

村干部查看向日葵长势。

撂荒地焕发新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增长红利,而“联村共建”则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眼下,凉州区金塔镇千亩连片青贮玉米也迎来集中收割,走进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玉米地郁郁葱葱,大型收割机穿梭其间,青贮玉米收割作业正高效推进。锋利的切割装置快速运转,将一排排籽粒饱满的玉米植株瞬间转化为均匀细碎的优质饲料。通过自动化输送系统,这些青贮料被精准装载到运输车辆,送往储存点进行科学贮藏。

“凉州区金塔镇创新推行‘抱团发展’模式,以右五坝村高标准农田为核心,联合周边5个行政村整合资源,累计盘活村集体经济资金260万元,发展玉米规模化统一种植。”凉州区金塔镇党委副书记周玉龙介绍,“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全程指导下,推行标准化种植,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玉米产量。预计今年该产业可实现总收入29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成功探索出‘资源整合、规模经营、利益共享’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青贮玉米收割现场。

发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是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凉州区充分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格局,推动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促使乡村活力“持续迸发”。

责任编辑:王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