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康县大堡镇:“链上”党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9-23 02:35:46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赵彩娟  张彩红

金秋时节,步入康县大堡镇,一片丰收景象跃然眼前,金黄的玉米铺满场院,蔬菜大棚绿意涌动,养殖基地畜禽欢腾,处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希望。今年以来,该镇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关于分类推进“五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康北粮仓”发展定位,以强化农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引领力为核心,扎实推进农区党建“四项任务”,持续拓展“党建+农业+产业”组织振兴模式,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探索出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组织建链 打破壁垒聚合资源

面对土地碎片化、产业分散化等现实挑战,康县大堡镇紧扣产业规划和区位特点,打破原有行政界限,整合黄山、街道、郭湾三村资源,聚力打造东岳山片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郭湾村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和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让“散资源”聚成“强合力”。

“我们以党组织为纽带,盘活三村‘沉睡’土地,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还整合农机服务队、面粉厂、集散中心等资源,让农业生产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该镇党委书记杨文指着作业的农机服务队介绍。街道村村民侯佐智看着自家纳入示范区的麦田满脸笑意,“以前土地零散种,收成没保障,现在片区统一规划、联合发展,小麦亩产比去年提高近200斤,心里踏实多了。”

围绕玉米、小麦、大豆连片种植及辣椒、西红柿、黄瓜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康县大堡镇依托农机服务队、面粉加工厂、农产品集散中心等载体,常态化推动镇、村、企产需对接,助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截至目前,该镇已种植小麦5590亩,养殖生猪3080头、太平鸡5.4万只,产值达2297万元,构建起“稳保粮仓、特色带动、多元增收”的产业格局。

党员聚链 先锋引领赋能产业

在该镇漆树沟村太平鸡养殖基地,党员示范户朱银喜正耐心向养殖户传授技术,“党员就该带头致富,和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我们实行统一供苗、统一饲料、统一收购,极大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

康县大堡镇扎实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全面加强村“两委”干部能力培训,目前党员创业致富能手占比已达35%。同时,组建了17支党员技术服务队,累计开展技能培训976人次,构建起“党组织—党员示范户—普通党员—群众”四级帮带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该镇持续激励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引领,鼓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领办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通过技术培训、帮带机制和订单农业等多种途径,帮助农户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抵御风险、稳定增收,逐步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链上致富 共建共享收获实惠

康县大堡镇始终坚持“粮袋子”和“钱袋子”一起抓,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全面落实产业奖补、贴息贷款、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多点开花”的产业布局,持续深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机制。

据了解,截至目前由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头人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已达10家,培育太平鸡、虹鳟鱼等党群共富产业基地2个。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股份合作、产品订单等多种方式,群众真正从产业发展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受益者”。

“我把2.4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平时在蔬菜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年底还有租金收入,比自个儿种地强多啦!”郭湾村村民李小周说起收入,脸上洋溢着笑容。截至目前,该镇已累计带动236户群众实现增收,构建起“党支部引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企业运营、农户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户均增收超过1500元,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如今的康县大堡镇,以“链上”党建为抓手,聚资源、强产业、富群众,不仅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还绘就了“组织强、产业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责任编辑:杨万明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