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甜 王倩 曹勇 文/图
午后的阳光洒在高台县合黎镇的田野上,马八50万只优质肉羊育肥基地里早已一派繁忙景象。成群的肉羊在标准化圈舍里踱步觅食,神态安闲,此起彼伏的“咩咩”声不绝于耳,交织成一曲动人的“牧歌”。
不远处的交易市场内,人声鼎沸,显得格外热闹。工人们动作娴熟,正麻利地将一笼笼羔羊依次装车——他们正在加紧处理的,是内蒙古客商一批量大而紧急的订单。
“这1万只羊,必须这几天全部发完。”基地负责人马金平说,如此火热场景,在这里已是常态。
马八50万只优质肉羊育肥基地位于高台县合黎镇五四村北滩,是一家集肉羊繁殖、育肥、线上线下收购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基地总投资1亿元,规划分三期建设40栋高标准双列式羊舍,目前一期、二期26栋已顺利投用。
快进、快养、快出——基地凭借一套独特的“快字诀”养殖模式,在行业内脱颖而出。
“别人养羊论年,我们养羊论天!”马金平语气中透着自豪,基地内存栏量稳定在4万只左右,年出栏量却高达50万只,背后的“奥秘”正是30-35天的超短育肥周期。
合作社为入驻的20户养殖户统一提供标准化羊舍、全面技术支持和优质羔羊源,每户专心饲养3000只羊,育肥期满,合作社以市场最高价统一回购,有效抵御价格波动风险。
简单算一笔账:每出栏一只羊,合作社赚10元,农户净赚20元——快节奏,换来的是实打实的快收益。
“以前养羊最怕卖不掉,现在怕养不够!”养殖户秦大财说,通过专心、科学育肥,他的年收入已达到50-60万元。
在政府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的助推下,周边村庄散养户也纷纷跃跃欲试。合作社推出“寄母收羔、托管代养、短期育肥、市场回购”的创新机制,将适龄母羔和优质公羔投放给认购户寄养,并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全程监管、精准饲喂、集中繁殖,不仅保障了交易市场的稳定羊源,也显著提升了全县肉羊养殖规模。
目前,市场日均交易量达700-800只,年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2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活跃在线上线下,通过“互联网+”交易模式,确保“选羊有市场、卖羊有出路”。与此同时,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饲料销售、个体运输、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都被带动起来。
马八的“快字诀”不仅快了养殖周期,更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市场依旧热闹。但随着一只只肥羊走出高台,一张张钞票装进腰包,高台百姓的生活,在这日复一日的“快节奏”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