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东联的蜕变
2025-09-22 22:40:00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甜 王倩 曹勇 文/图

田成方、路成网,光伏映碧空,梨园接暖阳。

晨曦微露,位于高台县巷道镇的东联村,在一幅田园画卷中缓缓苏醒。微风拂过成排的蔬菜大棚,也掠过农户屋顶上一块块整齐的“阳光银行”——它们正默默为村庄积蓄能量。

从田块零散到规模经营,从传统农耕到多元产业……

东联村的蜕变,是一场持续了十二年的挖潜深耕,更是一位老支书用三十七年光阴写下的坚守答卷。

老支书名叫胡宗仁,今年58岁,37年的工作,8年的村文书,8年的村主任,21年的村书记。从青丝到白发,他把人生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片土地上。

东联的巨变,始于2012年。

当时,面对土地零碎、效益低下的困境,他带领全村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

“祖辈的地,怎么能说并就并?”质疑声中,他一户户走访、一遍遍解释,最终彻底终结了“一地多块、机械难进”的历史。

“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胡宗仁的眼中,唯有打破零散局面,东联才能破茧重生。

第二年,“三变”改革紧随其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里用“六权抵押”破解贷款难题,与张掖前进牧业合作建起三千头规模的现代化牧场,村民变身“股东”,既能拿分红,又能就近工作。

他常说,改革不是为了眼前利益,而是为东联村存下一笔长远发展的“大家当”。

在这笔“大家当”的支撑下,产业的拼图不断延展、丰富……

2014年,村上先后成立了东联金土地,东联苗木和瑞泽养殖等5个专业合作社涵盖全村各项生产领域;2017年,全村2780亩耕地按土地等级折股量化,统一入股合作社,建成800亩早酥梨和1200亩蔬菜基地,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难题,每年还为农户带来200万元分红;2021年,屋顶光伏让闲置房顶变成“阳光银行”;2022年,有机循环农业项目让牛粪变废为宝;2023年,200万元投资的制冰厂正式运转,延伸出产业链新一环。

……

数字是改革的注脚:全村累计融资1.3亿元,2024年分红740万元,户均2.8万元。十二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突破1000万元,农户投资收益超5000万元。

而发展最终指向的,是人的福祉。

村里每年投入80余万元用于民生福利:60岁以上老人每日免费领取鲜牛奶,65岁以上老人享受每年800元生活补助和全额医保补贴,村民人均合作医疗补助260元,大学生可获得600元奖学金,自来水费全由村集体承担。

基础设施的提升同样令人瞩目:衬砌渠道26公里,滴灌覆盖2400亩,硬化道路12.2公里,安装路灯206盏。2019年,230栋新房拔地而起,污水管网、绿化景观同步到位,那个曾经“脏乱差”的东联,早已换了人间。

走在今天的东联村,创新的气息无处不在。村集体通过推行公司化改革,细化薪酬,激活人才,今年的村集体收入,预计突破170万元。

从土地改革到产业升级,从资源盘活到民生改善,东联村用十二年时间,蹚出一条“产业共富、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这条康庄大道,仍在东联人脚下向前延伸。

责任编辑:王甜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