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阿旦增 通讯员 石玉龙
在甘肃、青海境内广袤的祁连山草原连绵不绝,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2022年,青海省祁连县的默勒镇走来了一支科技项目队伍,他们不厌其烦地对牧民进行培训,手把手教牧民春季补播牧草、捉老鼠、圈窝种草……转眼4个年头,草原鼠害减轻了,植被恢复喜人,“圈窝种草”在牧区蔚然成风。他们就是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鱼小军带队的“气候智慧型草地生态系统管理”项目团队。
项目带动 牧区增产增收又增绿
“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在空置的牛羊圈里还能种草,自从甘农大的鱼教授来了之后,手把手教我们在牛羊圈空闲期种植燕麦,圈里的牛羊粪是很好的养料,燕麦种子播种后长势良好,一到秋天就是一大圈的燕麦草,这样我们再也不愁冬季牛羊没草吃。”祁连县默勒镇老日根村五社的牧民格巴说。
“每次见到从兰州大老远来的甘农大鱼教授团队,我们都非常高兴。春天他们来了会手把手教我们对草地进行补种修复、休牧、圈窝种草,夏季捕鼠,秋季收割牧草,看到他们既保护了草原又让我们增产增收,真的很让我们感动。”村民吉西什加说。
据了解,2021-2025年,在全球环境基金(GEF)“气候智慧型草地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的支持下,以鱼小军带队的甘肃农业大学草地生态与管理团队,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开展了系列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知识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当地牧民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技术水平,有效助力退化草原变绿,推动当地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牧民被培训成“抓鼠能手”
祁连县作为青海省的重要畜牧业基地,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鼠害作为影响草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困扰着当地的牧民。鱼小军项目团队在2021-2024年期间,通过集中室内外授课、田间示范操作、制作物理防治方法视频、编发培训教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多次从项目区鼠害情况分析、鼠类识别、害鼠防控技术、防前密度调查、防后效果调查、害鼠的防治时间和方法等方面开展了鼠害防控的知识与技术培训。
默勒镇扎沙村的索南,通过参与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知识的培训,认识到了鼠害对草原的危害,掌握了抓鼠技术,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抓鼠能手”。索南家拥有500亩草场,是当地较大的牧场之一。在过去,由于鼠害严重,草场生产力低下,牧草质量差,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困扰。自从掌握了抓鼠技术后,索南便开始了他的“鼠口夺食”之路。经过一个夏天的努力,他成功抓获了1000多只老鼠,有效减轻了鼠害对草场的破坏,草场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草地生产力明显提高,牧草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他的牛羊等牲畜在优质牧草的滋养下膘肥体壮。据初步估算,由于草地生产力的提升,索南家草地产量提高了20000公斤。
在默勒镇老日根村的另一片草原上,牧民胜利同样面临着鼠害的严峻挑战。经过项目团队的培训指导,他掌握了鼠害物理防控技能。胜利家拥有200亩草场,经过一个夏天的努力,胜利成功抓获了500多只老鼠,有效减轻了鼠害对草场的破坏。相比往年,草场植被覆盖度提高了5%,牧草产量增加了10%。
春季草地补播 让草原焕然一新
作为长期从事草原生态保护研究的鱼小军而言,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努力让草原更加健康美丽。项目团队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和制作草地补播视频的方式从草种选择、播前处理、补播时间、补播方式和播后处理等方面对牧民进行了多次草地补播技术培训。“在会议室里培训许多牧民会打瞌睡效果不佳,我们干脆把培训放在草原上,这样进行实地操作效果就特别好。”项目团队成员徐老师说。
默勒镇扎沙村牧民祁元正拥有500亩草场,在参加培训后,他选择了垂穗披碱草草种进行了补播。经过2年的精心管理,补播草地的草产量明显增加,草地植被覆盖度从60%提升到80%,草地生产力提高了20%。相比补播前,牧民每年多养了100只羊,收入增加了2万元。这不仅为牧民提供了更多的饲草资源,降低了饲养成本,还改善了土壤质量,增强了草地的生态功能。
牧民才让周先在补播过程中注重草种的搭配和播种时间的选择。他选择了混播的方式进行补播,既保证了草地的长期生产力,又满足了短期内的饲草需求。同时,他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确保草种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通过这些措施,牧民的草地补播取得了显著成效。才让周先拥有300亩草场,草地补播后草地生产力平均提高30%,收入增加了1万元左右,草地盖度从原来的40%提高到60%。
圈窝种草 让空闲的牛羊圈长满青草
“在此之前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在牛羊圈里种草的习惯,是鱼教授他们带来的技术和理念打破了传统思想,让我们牧民尝到了甜头。”多隆村的马三知布说,目前他已经是圈窝种草的行家里手。
据悉,项目团队通过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的方式从铺撒粪便、整地保墒、草种选择、燕麦播种,播后的管理、牧草收获和加工等方面展开培训。马三知布严格按照圈窝种草的技术要点种植,2022年至2024年间,马三知布种植的燕麦鲜草产量从每亩400公斤增加到1800公斤,燕麦生长高度从70厘米增加到115厘米,相比2022年之前少买饲草量14000公斤,收入增加了1.4万元左右。
据了解,圈窝种草技术在祁连县默勒镇的畜牧业发展和草地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利用牧区牛羊圈在夏秋季长期空置且有现成的牛、羊粪作为底肥的特点进行种植,可以为牧民提供更多的饲草资源,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牧业产值。
甘肃农业大学草地生态与管理团队鱼小军教授表示,将继续深入开展高寒草地管理研究,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为祁连山生态保护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