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冯爱
近年来,平川区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循环发展理念,聚焦农业生产废弃物转化利用,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为突破口,打出一套资源循环利用“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在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平川区以“化废为宝、循环增效”为核心,推动秸秆从田间“废弃物”变身农业“新资源”。聚力打造示范标杆,建成2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重点攻坚饲料化、燃料化两大方向。通过示范推广秸秆青贮、秸秆成型燃料等先进技术,成功将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与清洁能源,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资源补充,从源头上减少田间焚烧污染,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地膜污染防治与回收利用工作中,平川区构建“源头管控+末端回收”治理体系,筑牢农业生态防护屏障。源头端,通过开展12次地膜科学使用宣传培训,覆盖农户690人、发放资料1500份,让标准农膜使用规范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区农膜用量1587吨、覆盖18.55万亩,从根本上降低超薄农膜残留污染风险。末端回收环节,建立“农户交售+回收点暂存+企业加工”运作模式,截至目前累计回收废旧农膜1092吨,回收率68.75%;引进2家回收利用企业,完成937吨废旧农膜破碎造粒转化,资源化利用率85.81%,真正实现“废旧农膜变新材”,推动农膜回收向产业化、规模化迈进。
从秸秆的“循环增值”到农膜的“变废为新”,平川区正以实打实的举措,将农业生产废弃物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