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法治基石 守护边疆安宁
——肃北公安全面推进法治公安建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近年来,肃北县公安局紧紧围绕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主题主线,坚持“精工致远”工作导向,聚焦“法治公安提标工程”,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为抓手,深化执法监督、加强数据赋能、提升专业素养,用忠诚与坚守为边疆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法治宣传播撒法治种子
近日,在海拔3900米的盐池湾乡,蒙古族民警幸志杰用双语为牧区群众讲解防诈骗知识,牧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场景,在肃北的草原深处时常上演。
肃北县地域辽阔,居住分散,且蒙古族群众占比较高,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给法治宣传带来了挑战。为此,肃北公安创新宣传方式,组建了由蒙汉双语民警组成的“马背普法队”,将法律知识装进马背行囊,深入偏远牧点、矿区和边境前沿,结合牧民生产生活实际,把治安管理处罚法、边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改编成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快板和小故事,让法律条文“活”起来、“动”起来。
除了线下宣传,肃北公安还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定期推送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让法治声音传遍草原的每个角落。
今年以来,肃北公安已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边疆群众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执法办案坚守法治底线
“执法公正,是法治边疆建设的生命线。”肃北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胡勃多次强调。为了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肃北公安从规范执法流程入手,制定了《执法办案操作规程》,对接处警、受立案、调查取证等各个环节进行细化明确,确保执法活动有章可循。
肃北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调度警力处置各类警情。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摄
走进肃北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设备全程保障执法过程。嫌疑人进入后,信息采集、人身检查、讯问询问等环节均实时录像,数据同步上传云端,实现“全程留痕、可溯可查”。
去年,在马鬃山某矿山企业,一起涉及跨区域企业务工人员的纠纷引发斗殴案件,严重扰乱了企业的生产秩序。办案民警严格按规程在执法办案中心办理,依法公正处理,双方均心服口服。
针对边疆地区案件特点,肃北公安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处理非法采矿、破坏草原等案件时,联合林业、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组建专班,形成执法合力。
数据显示,近三年肃北公安办理的行政、刑事案件中,无一起因程序违法被撤销,群众对案件处理的满意率达98%。
服务群众彰显法治温度
“谢谢警察同志,帮我找回了羊群,不然我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在肃北县党城湾镇,牧民娜某紧紧握住民警的手,激动地说。不久前,娜某的50多只羊在草原上走失,情急之下她向派出所求助。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驱车前往草原搜寻,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在一处草地找到了走失的羊群。
在法治边疆建设中,肃北公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在牧区设立“流动警务站”,定期深入牧点为群众办理户籍、证件等业务,让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同时,针对边疆地区矛盾纠纷特点,建立了“警调对接”机制,由民警联合司法、社区等力量,及时化解邻里纠纷、草场纠纷等,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以来,肃北公安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300余件,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