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5-09-08 10:06:02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

一、发病特点

多发生于数日龄至6周龄的羔羊,有些地方3~8月龄的羊也有发生,呈地方性流行,也有散发的。该病的发生与气候不良、营养不足、场地潮湿污秽等有关。冬、春舍饲期间常发。经消化道感染。临床上表现为败血症和腹泻。败血型多发生于2~6周龄羔羊。病羊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迅速虚脱,有轻微的腹泻或不腹泻,有的带有神经症状,运步失调、磨牙、视力障碍,也有的病例出现关节炎,多于病后4~12小时死亡。腹泻型多发生于2~8日龄新羔生羊。病初体温略升高,出现腹泻后体温下降,粪便呈半液状,带有气泡,有时混有血液。羔羊表现腹痛,虚弱。严重脱水,不能起立,病死率15%~17%。

二、鉴别诊断

B型魏氏梭菌、沙门氏菌也可引起初生羔羊腹泻,应注意区别。

1.与B型魏氏梭菌(羔羊痢疾)

引起1周龄内的绵羊羔多发,糊状或水样剧烈腹泻、粪便恶臭、肛门失禁、真胃内有未被消化的乳凝块,小肠尤其回肠内充满血样物,俗称“红肠子病”。一般情况下没有呼吸道症状。

2.与羊沙门氏菌病

发生于不同年龄的羊,初生羔羊腹泻(7日龄),粪便也可夹杂有血液,剖检可见皱胃和肠粘膜潮红并有出血点,怀孕母羊流产、死胎、产弱羔。

三、防治措施

大肠杆菌对土霉素磺胺类药物都有敏感性,但必须配合护理和其他对症疗法。

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口服,每天2次;或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

20%磺胺嘧啶钠5~1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或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次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1天2次,连用3天。

也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乳酶生、乳酸菌素片等,按说明拌料或口服,使用此制剂时,不可与抗菌药物同用。

新生羔羊加胃蛋白酶0.2~0.3克。

对心脏衰弱的,皮下或肌肉注射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0.5~2毫升;

对脱水严重的,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100毫升,或能饮水的羊只,水中添加3%口服补液盐;

对有兴奋症状的病羔,肌肉注射氯丙嗪1~3毫升。

预防主要是对母羊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抓膘、保膘的工作,保证新生羔羊健壮、抗病力强。同时应注意羔羊的保暖。特异性预防可使用灭活菌苗。对病羔要立即隔离,及早治疗。对污染的环境、用具要及时消毒。

(省12316动物疫病专家 寇宗彦)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