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专家解码广河羊羔肉“嫩而不膻”的奥秘
2025-08-26 17:21:30 来源: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马吉志 梁文博 周建博 文/图

今年上半年,广河羊羔肉创下40亿元的销售佳绩,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市场对其卓越品质的高度认可。日前,甘肃农业大学产业学院副院长、教授赵生国从安全、风味、口感、营养等多个专业角度,揭开了广河羊羔肉品质出众的奥秘。

赵生国教授首先指出,评判肉类品质优劣需从四个核心角度考量。安全是品质的基石,广河羊羔肉从养殖到屠宰加工的全流程都严格把控,杜绝有害物质残留;独特的风味让烹饪后的广河羊羔肉散发着诱人香气,成为餐桌焦点;细腻的口感则源于科学的养殖管理与适宜的屠宰时机;而丰富的营养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自然馈赠‌:生态环境造就品质基底

广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坐拥得天独厚的“黄金养殖带”地理优势。气候湿润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气候条件,为羊只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

广河县天然生态。

位于广河县西南侧海拔2700米的太子山山脉构成了天然生态屏障,区域内无工矿企业污染,保持着纯净的自然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山脉孕育的天然泉水富含硒、锌、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这些营养物质通过生物转化进入羊肉,不仅造就了当地羊肉的独特风味,更赋予了其特殊的营养价值,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养殖链条。

“在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下,饮水、饲草都可以影响羊肉的品质。广河羊饮用的是太子山的水,广河30多万亩土地百分之七八十都用于粮改饲玉米的种植,这有力地支撑了广河肉羊产业的发展。”赵生国说。

特别是在饲草供应方面,广河县“粮改饲”工程统一采用牛羊粪还田的生态种植模式,不使用化肥。每到国庆节前后,兰郎高速公路两侧的田野里,白色或绿色的“牛羊大面包”成为独特的风景线,这些优质饲草为广河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所形成的“粮改饲玉米种植、青贮饲料喂养、牛羊粪还田”的绿色生态循环,确保了牛羊在饲养过程中“入口”的安全与优质。

公路两侧的田野里,遍地都是白色或绿色的“牛羊大面包”。

人文加持:传统智慧融合科学养殖

“广河人无牛羊不成家”,养羊在广河不仅是生计,更是重要的文化传承。传统养殖过程中,人与牛羊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养殖户不会驱赶牛羊使其受到惊吓,避免了羊只因应激反应产生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激素,从源头上保证了羊肉的安全与品质。这种传统智慧与现代畜牧理念不谋而合。

“从专业角度看,在养殖过程中,若牛羊遭受惊吓,会引发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激增。以牛为例,若这些激素在短期内未能被充分代谢,其残留会影响肌肉的生理生化过程,导致出现黑干肉或白肌肉等肉质异常现象。人们食用此类异常肉品,摄入的残留激素可能干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赵生国说,在广河,养殖牛羊不仅是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更是群众深受喜爱的生活方式,在养殖实践中特别注重人与动物的和谐互动,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避免各类应激源,从而保障动物福利并最终确保肉品的安全与品质。

广河肉羊。

同时,广河羊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优良品种的培育。通过培育的萨湖羊群体,兼具萨福克羊生长速度快、产肉多和湖羊肉质细嫩、风味鲜美的双重优势,为广河羊羔肉产业提供更强劲的支撑。值得一提的是,广河羊羔肉以“嫩而不膻”的特点赢得了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赵生国介绍,羊肉膻味主要是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和4-乙基辛酸等短链脂肪酸造成的,这一类脂肪酸积累得多膻味就重,在积累得少甚至还没积累前,就把这个羊宰掉,它就没有膻味。广河羊在出生120天的时候进行屠宰,这个阶段其膻味物质含量极低,造就了广河羔羊肉独特的风味优势,也是没有膻味的一个根本原因。

科技赋能:助推全产业链品质升级

在传统优势基础上,广河羊产业积极引入科技力量,持续推动牛羊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聚焦标准化生产、科技支撑、良繁体系、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11项、落实各类奖补资金1.2亿元,成功举办第四届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美食产业大会。

全县新增规模养殖场21家、精深加工企业6家,在大中城市新开设“广河羊羔肉”专卖店、旗舰店27家、累计达62家。1-7月,牛羊及牛羊肉制品销售额达42.3亿元,全年牛羊全产业链总产值可达130亿元。

甘肃农业大学产业学院副院长、教授赵生国。

赵生国告诉笔者,他们的核心工作是持之以恒地聚焦萨湖羊品种的选育,持续扩群增量优选优配,提高整个群体的生产性。在此基础上,已成功研发出广河手抓羊肉的常温保鲜技术。该技术能确保产品在包装运输条件下,历经三至六个月的保质期后,其色泽、营养、风味和口感均保持稳定,与刚出锅时一样,有效解决了远距离运输与长期保存的难题。

此外,为满足更广泛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南方喜好汤品的客户群体,赵生国还计划开发各种以羊肉为主要食材的系列药膳汤品。这些产品将选用广河羊羔肉,再辅以甘肃道地中草药党参、黄芪,包括枸杞、虫草,来做成养生保健汤。目前,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发,预计首款产品将在今年国庆节左右研发成功。

广河羊羔肉成功进入第十五届运动会和残特奥会食品仓。

前不久,广河羊羔肉成功进入第十五届运动会和残特奥会食品仓,成为赛事食材,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广河羊羔肉品质达到了高端赛事的严苛标准。赵生国认为,这不仅是对广河羊羔肉品质的肯定,更是对当地生产体系、环境保障和生产模式的认可。

广河县还建立了专门的研究院,重点攻克“企业做不到、养殖户解决不了”的技术瓶颈,通过科技赋能解决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如今“广河羊羔肉”产业已成为广河乡村振兴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马雪娟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