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孙锦丽 文/图
初秋时节,静宁县万亩早酥梨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连绵的梨园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熟练地进行采摘、分拣、装箱,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界石铺镇高堡村的标准化梨园内,黄绿透亮的早酥梨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果农李小伟一边采摘一边介绍:“今年种了三亩早酥梨,政府不仅提供地膜、肥料,还派技术员指导修剪,你看这梨长得又大又甜,预计能卖一万元。”
果农采摘早酥梨。
近年来,静宁县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农业资源特色,大力实施梨园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技术人员常年深入生产一线,指导果农科学施肥、绿色防控,显著提升了早酥梨品质。
界石铺镇的果农李军学就是科学种植的受益者之一,他家梨园通过增施有机肥、精细修剪、科学防控等措施,优果率达70%以上。“我家3亩梨园分批采摘销售,年均收入约1.6万元。”李军学说。
为打通销售渠道,静宁县积极构建多元化销售体系。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拓展市场,线下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与全国各地经销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目前,静宁早酥梨已畅销全国多个大中城市。
早酥梨装箱。
作为全县早酥梨种植最早的乡镇之一,界石铺镇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平均亩产约2600公斤,总产量达1.54万吨,年产值6200万元,小小早酥梨,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