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临洮县玉井镇袁家湾村的清晨飘着麦香,在村民罗玉霞家的院子里,挤满了帮忙的乡亲。这天是她女儿出嫁的日子,没有奢华的车队,没有厚重的彩礼清单,只有一床床崭新的被褥、一套套实用的锅碗瓢盆——这些罗玉霞亲手置办的嫁妆,成了这场婚礼最特别的“心意”。而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场婚事只收了4万元象征性彩礼,在曾经“无8万不嫁”的袁家湾村,像一阵清风,吹开了婚俗改革的新局。
“以前村里嫁姑娘,彩礼少于8万元都觉得抬不起头。”罗玉霞一边给女儿整理嫁衣,一边念叨,“可那钱哪来?不是借就是贷,刚结婚就背上债,小两口日子能好过?”今年年初,袁家湾村按要求修订村规民约,把“婚丧嫁娶皆从简,彩礼莫要攀高低”写进了“村规民约”,村干部拿着新规矩挨家讲政策,大喇叭里天天播移风易俗的道理。罗玉霞听进了心里:“村里号召抵制高额彩礼,咱当村民的,就得跟上。”
女儿与男友谈婚论嫁时,男方家按老规矩准备了彩礼,罗玉霞却摆了摆手:“就4万元,意思意思就行。”她自己添了几千块,给女儿买了被褥、洗衣机,还有日常用的碗筷盘碟。这些东西实在,比冷冰冰的钱管用。消息传开,村里炸开了锅。“闺女读了大学,咋就值这点?”有人背后嘀咕,罗玉霞却不气:“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孩子们感情好比啥都强,要那么多钱,不是给他们添堵吗?”村委会抓住这个契机,把罗玉霞家树为典型,红白理事会成员带着村规民约上门宣讲:“你看老罗,彩礼少了,孩子们没压力,这才是正经过日子!”
如今在袁家湾村,风气悄悄变了。曾经比彩礼多少的闲聊,变成了“你家彩礼收了多少”“有没有学罗玉霞家”的讨论;以前谁家彩礼高觉得“有面子”,现在谁要高额彩礼,反倒会被乡亲们指指点点:“跟不上村里的新规矩喽。”女婿更是感慨,“没了彩礼负担,我们能安心打工攒钱,日子踏实得很。”
从年初修订村规民约,到一场场移风易俗宣传,再到7月这场“特别的婚礼”,袁家湾村的婚俗改革一步步落地。越来越多的村民明白,幸福婚姻不靠彩礼“撑场面”,靠的是小两口齐心过日子。就像罗玉霞给女儿的嫁妆里,那床绣着“和和美美”的被褥——这朴素的祝福,恰是新时代乡村婚恋观最生动的缩影。
(来源:定西文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