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甘南巧解“粪围之急”
2025-07-28 17:05:15 来源: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 文/图/视频

曾几何时,甘南的牧民们为“粪患”发愁,牛羊棚圈外的粪污堆成小山,雨水冲刷后污水横流,草场退化、土壤板结的警报此起彼伏。

如今,同样的草原上,有机肥厂的机器轰鸣声与牧民的笑声交织,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臭烘烘”,变成了抢着要的“香饽饽”。

这份转变,藏在甘南州有机肥企业的发酵车间里,更在每一位牧民的钱包和笑脸上。

当草原的“馈赠”变成“负担”

甘南享有“亚洲一号草场”之美誉,3700多万亩天然草原养育着250多万头牦牛、藏羊等优质畜种。但长期以来,“靠天养畜”的传统模式让草原承受着巨大压力,牛羊粪便随意堆积,夏季蚊蝇成群,冬季粪块冻结,雨水携带氮磷流入河流,导致部分草场退化、土壤有机质下降。

玛曲县阿万仓湿地牦牛成群。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以前,牧民把牛羊粪全堆在院墙外,只能当作取暖做饭的燃料。”甘南州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科长赵文俊说,“有机肥厂收牛羊粪?还给钱?那时候牧民根本不敢想!”

转机出现在2015年。甘肃达哇央宗现代农业集团(以下简称“达哇央宗”)从饲草料合作社起步,率先瞄准了“粪污资源化”的空白。该企业做了件让牧民们“不敢相信”的事,他们在甘南州内26个乡镇、甘南州外2个乡镇设立了28个收购站,年收购畜牧业废弃物20万吨。

工人正在拉运粪肥原料。夏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刚开始牧民怀疑‘粪还能卖钱?’后来看到我们真的把粪变成了有机肥料,都抢着来送。”达哇央宗技术总监贡保才让说。

这一步,不仅解了草原的“粪围之急”,更叩开了甘南有机肥产业的门扉。

科技让“臭烘烘”变成“香饽饽”

走进达哇央宗的生产基地,最直观的感受是“没味道”。

在原料堆放区,刚运来的羊粪被均匀地铺在发酵池里,覆盖着一层深褐色的发酵菌剂。“我们采用发酵腐熟工艺,经过发酵、腐熟、抛翻、二次发酵、粉碎等数道工序,60天后,羊粪里的虫卵等有害物质被杀死,氮磷钾等养分被激活,变成有机肥。”贡保才让告诉记者。

有机肥生产车间。

更关键的是,科技让“变废为宝”有了可持续性。在达哇央宗的展厅里,9款功能型有机肥整齐摆放,有针对高端花卉的、有专攻中药材的、也有通用型肥料……“今年底,我们投资1.3亿元的病死动物ICSE无害化处理项目即将投入生产。”贡保才让说,过去病死牛羊在草原上随意弃置,严重污染空气和水源。以后通过瞬时汽爆法,高温高压处理,把病死牛羊变成有机肥,既环保又增值。

生产好的有机肥成品。

近年来,甘南聚力打造全国有机肥产业的航空母舰,建成了西北最大的高原羊粪有机肥基地,17家本土有机肥企业年产能达50万吨,产品远销海南三亚、四川成都、山东寿光等地,如同一条条纽带,将甘南的绿色产业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达哇央宗”更是凭借卓越的品质荣获“中国有机肥十佳品牌”,成为甘南有机肥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草原绿了,钱包鼓了,人心齐了

变化的不仅是草原,更是牧民的生活。

从前,牧民最头疼的就是“粪堆围院”,棚圈外的羊粪堆成小山,夏天招虫、冬天结冰,清理起来还很费劲。现在,把羊粪送到达哇央宗的原料收购点,按每吨350元收粪。2.1万户农牧民家的“臭麻烦”,变成了兜里热乎的现钱。

拉运回来的粪肥原料正在腐熟。

牧民当格家有200多只羊,他算了一笔账:现在每周送一车(1吨)羊粪,每车能挣350块钱,一年差不多有6000多元,相当于多养了6只“现金羊”。

更实在的变化在“人”身上。达哇央宗有机肥厂建起来后,吸纳当地120多个大学生和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当格就在生产车间操作粪肥翻抛机,每月有5000元的稳定收入。“以前除了养羊,空闲时到处打临时工,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他说,现在有了稳定收入,娃娃的学费、老人的药费都不用愁了。

2024年,达哇央宗销售各类有机肥3.9万吨,全年营业额达4168万元,先后获得“全省先进私营企业”“甘肃省千企帮千村先进单位”等荣誉。

工人正在包装有机肥。夏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甘南的故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在这里,生态保护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对立面”,而是转型的“新引擎”。通过有机肥产业,甘南把原本被忽视的粪污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既修复了草原生态,又培育了新兴产业;通过科技赋能,传统畜牧业的“老问题”变成了循环农业的“新优势”;通过利益共享,牧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甘南的绿色生态答卷,还在续写。而它的答案,写在每一寸变肥的土地里,写在每一个鼓起的钱袋里,更写在每一个牧民的笑容里。

责任编辑:马雪娟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