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虎 杨寿松)近年来,康县创新“党委统筹、三级联动、医防融合”的工作机制,让党建工作在服务中心大局、提升医疗质量和护佑人民健康中彰显成效。
党建铸魂 筑牢三级医疗“安全屏障”
康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切实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树立形象,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社会认可的基层医疗服务党建品牌。康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杨寿松说:“以促进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和党员创新晋位为目标,着力推动党建与基层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抓落实’的领导作用,为全县医疗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康县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有针对性地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构建人才成长的双向通道。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生动性,树立好榜样,弘扬正能量,激发全体党员参与党建品牌创建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持续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落实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基层医疗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县域就诊率从62%升至89%,群众健康满意度达96.7%。
文化聚力 激活县域医疗“一池活水”
“医以济世、文以化人”。医院文化是基层医疗服务系统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康县地处秦巴山区,群众最远就医距离达58公里,曾经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康县委、县政府把村卫生室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五个统一”标准,整合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新建村卫生室27个、规范改造村卫生室299个,实现了“一村一室”全覆盖。投资2.11亿元新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单独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县中医院自筹475.36万元升级改造院区。同时,配套建设医务人员周转房43套,解决外地医务人员住房问题。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186台(件),重点解决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设备老化问题。
康县医院、县中医院等医疗机构以“七一”“5·12”护士节“8·19”中国医师节等节庆日为载体,通过评选优秀党员、优秀医师、优秀护士等医德医风评优选先表彰活动,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
服务至上 开创山区医疗“特色模式”
康县各级医疗机构积极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康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建芳说,“县医院公开‘不忘初心、城医诚医’的服务承诺,秉承‘手持听诊器,仁心在此端,患者心绪在彼端;步入手术室,专注凝聚于内,家属忧虑悬于外;轻点医嘱单,良知指引方向,公正永驻心间。’的新时代医院精神,努力办‘医患民’三方满意的医院。”该医院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全省优秀医师团队”等荣誉。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康县进一步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县中医院骨伤科、针灸科等特色科室年接诊量增长30%。阳坝镇卫生院重点发展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康复特色服务,不仅满足了本地患者需求,还吸引了周边省内外地区患者前来就诊,年接诊量突破4.9万人次。
“针灸按摩手法巧,沉疴顿愈笑颜开。”康县碾坝镇安家坝村院子社村民崔武玉说,“我肩膀疼得抬不起来,有人推荐我找县中医院刘星大夫针灸,他给我扎了几次针,肩膀居然真的不疼了。刘大夫针灸手法轻巧,服务贴心,用精湛的针灸技术为我解除了多年的顽疾,让我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