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一甲子,三代人,一缸醋!——漳县碧岩镇麸醋匠人张孝军的守艺人生
2025-07-28 14:24:55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通讯员 崔翔龙 李珍

“醋缸一开,香飘三里。”在漳县碧岩镇万家沟村,这句老话说的就是张孝军家的麸醋。三伏天里,当别处的人们热得懒得出门时,老张的醋坊前门庭若市,沁人心脾的酸香引得四邻八乡的“老饕”拎着瓶瓶罐罐来“打醋”。

六旬老汉张孝军是这门手艺的第三代传人。黝黑的脸上总挂着汗珠子,粗糙的双手沾着醋渍,说起自家的醋,老张眼睛就发亮:“咱这醋,可是用老一辈的方子,一缸缸‘喂’出来的。”

“醋缸里泡大”的传承路

“打小就在醋缸边转悠,闻着酸味比闻饭香还亲。”老张回忆,小时候看父亲光着脚丫子踩醋醅,木耙子刮缸发出的“沙沙”声,比过年放炮仗还让人惦记呢!2013年接过父亲的油纸配方时,老张发了狠:“不能让祖传的手艺砸在咱手里。”如今,老张的醋成了十里八乡的“香饽饽”。村民张红红边打醋边念叨:“城里开饭馆的朋友,隔三差五就催我捎醋,说客人就认这个味儿,用这醋调味的菜,能让客人多吃两碗饭呢!”老主顾张全平更绝,每次都要先品一勺:“这酸劲儿,啧啧,是那个老味道!”

二十一味药材调出的“金不换”

说起酿醋的门道,老张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麦麸要新,咬着‘嘎嘣’响;豌豆得圆,跟小娃娃的脸蛋似的;高原青稞、黏糊糊的高粱,一样都不能含糊。”最金贵的是那味药曲。“当归、黄芪、党参……整整二十一味药材,少一味都不成!”老张压低嗓门,“这方子跟老醋缸一样,都是传家宝。”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酿醋经

“酿醋就像伺候月子,马虎不得。”老张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翻缸,“头遍鸡叫翻,二遍日头晒,三遍星星出。”温度要拿捏得准,“手心贴上去,跟摸小娃额头似的,热了晾,凉了捂。”淋醋更要讲究:头醋金贵,二醋绵,三醋腌菜最省钱。“老张舀起一勺头醋,淌出如浸琥珀的红,碗里醋花久久不散,炒菜放一勺,香得能让人咬掉舌头!

销售火爆 老把式盼“新苗”

如今老张的醋“闯”进了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视频那头,客人举着空瓶喊:“老张,再寄十斤来!”每每听到客户爽快地要求,老张在欣慰的同时,却也像打翻了醋坛子似的,别有一番愁绪涌上心头。

“现在的小年轻,宁可去城里送外卖,也不愿守着醋缸。”老张叹着气,“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倒盼着有人来学这门手艺,可连个人影都没有……”

夕阳西下,老张又蹲在醋缸前忙活起来。木耙划过陶缸的声音,像在诉说一个老手艺人的心事。这传承了三代的醋香,能不能继续飘下去?老张说:“只要还有人识货,咱就继续酿……”

责任编辑:杨万明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