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高华慧 苏玉梅
三夏麦收时节,凉州区各地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万亩小麦开镰迎丰收。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凉州区以科技赋能、政策加力为支撑,推动小麦种植实现“面积稳、技术新、效益增”,为夏粮丰产筑牢根基。
走进武南镇鲁子沟村的小麦种植基地,连片的麦田如鎏金地毯在阳光下延展。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巨大的割台“吞吐”着饱满麦穗,经过脱粒、清选等工序,金黄麦粒不断涌入机身粮仓;秸秆被粉碎还田,只留下一道道整齐的田垄。从收割到秸秆处理的全程机械化作业,让这片示范基地尽显“科技范儿”,更让丰收节奏高效有序,在轰鸣的机声中奏响现代农业的丰收乐章。
凉州区爱丽舍家庭农场负责人黄忠看着满载麦粒的收割机,脸上满是笑意:“我在这种了1300多亩冬小麦,今年全部采用小麦浅埋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到位,管理比往年更精细,麦子长势喜人!”他口中的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正是凉州区今年主推的“增产利器”。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区33个镇推广5.3万亩,配合药剂拌种、深翻深松等技术,实现了节水、节肥、节种,还增强了小麦的抗旱、抗寒、抗倒伏能力,真正做到了“三节三抗三增”。
面对夏收任务,凉州区集结450多台小麦收割机,小麦机收率达99.5%,高效的机械收割是夏粮抢收归仓的关键。同时,为了保障跨区作业农机通行,凉州区在武南高速出口加油站附近设了小麦跨区作业服务点,提供通行、维修、物资补给等“一站式”服务。
“凉州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5年全区种植小麦30.53万亩,目前已陆续进入收获期,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收获。”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刘国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