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快递单上的牵挂
2025-07-28 10:30:27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留丽灵

自从母亲学会用手机下单快递,我家的客厅秒变临时“果蔬包装车间”。起因很简单,有段时间我网购了许多东西,母亲帮忙接收几次快递后问:“你说现在啥都能寄?那……能不能寄点家里刚摘的菜给你妹妹?超市买的,哪有自家种的好?”

“能!太能了!”我拍着胸脯保证,“现在快递快得很,今天寄,明天妹妹就能吃到鲜菜!”我本意是宽慰她距离不是问题,不承想,这句话仿佛给母亲按下启动键。

于是,“寄点”的序幕,以几条沾着晨露、顶着嫩黄小花的丝瓜拉开。母亲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码进特地找来的泡沫箱,空隙里塞满防震的旧报纸,嘴里还念叨:“你妹妹最爱喝丝瓜汤了,这个嫩,煮汤鲜甜。”打包时那份庄重,仿佛在护送什么稀世珍宝。

当得知妹妹怀孕的喜讯,母亲“寄点”的行动直接升级为“战略部署”。她的小菜园迅速调整了“产业结构”:几垄格外饱满的沙瓤西红柿红得耀眼,那是“听说孕妇爱吃酸”;一棚翠生生的黄瓜顶花带刺,因为“清爽开胃”;南瓜藤蔓爬满了篱笆,冬瓜在地上滚圆发亮……母亲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后勤部长,精准规划着应季的补给。

“嘀嘀嘀——”我的手机提示音快成了母亲专属的“快递召唤铃”。“快来!西红柿熟透了,再不摘就软了,赶紧给你妹寄去!”“今天摘了嫩南瓜,清炒最好了,你妹妹现在口味淡,这个正合适!”“哎呀,秋葵正当时,一起寄走!”母亲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总是带着一种发现宝藏般的急切,生怕晚一步,这份新鲜就打了折扣。

打包的场面堪称壮观。厨房地面摊开各种规格的纸箱、泡沫盒、冰袋。母亲弓着腰,眼神锐利如质检员,把那些沐浴够了阳光、吸收足够了地气的瓜果,挨个摩挲、筛选。西红柿要挑大小均匀、颜色深红、捏起来软硬适中的;黄瓜得是笔直带刺、顶花未落的;连扎捆的稻草,她都要捋得顺顺溜溜。泡沫网套裹了一层又一层,冰袋塞得严严实实,纸箱被胶带缠得像个坚固的堡垒。她一边封箱一边嘀咕:“这快递费,够买好几斤菜了。”可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快递小哥成了我家的常客,每次来都忍不住打趣:“阿姨,您家这是搞精品果蔬直供上海啊?这包装,比我们专业!”母亲便嘿嘿一笑,带着点自豪,又带着点不好意思:“自家种的,没打药,给我闺女吃,怕路上磕了碰了嘛!”

看着那叠越来越厚的快递单存根,上面的地址都指向同一个地方——妹妹在上海的家。那不仅仅是一串字符,更像是母亲从田间地头延伸出的藤蔓,固执地、源源不断地,将她的土地、她的汗水、她放不下的心,跨越千山万水,精准投递。

有一次,妹妹在电话里说:“老妈,你寄的西红柿太好吃了!我跟小吴说,这就是我念念不忘的味道,超市的根本比不了。还有那个嫩南瓜,我切丝清炒,能吃一大盘!”电话这头,母亲举着手机,缺了牙的嘴咧得老大,眼角的皱纹里堆满了无声的笑意,仿佛所有的辛劳,都在那一刻结出了最甜的果。

我忽然明白,这小小的快递箱里,哪里只是几根丝瓜、几个番茄?那是母亲以最为笨拙却又最为直接的方式,参与着无法日日相伴的女儿的生活。她无法替妹妹承受孕吐之苦,也无法亲自为妹妹做上一顿饭,于是便将最深沉的心疼与祝福,都倾注进泥土之中。随后,她把收获的作物一箱箱打包好,塞进疾驰的物流车。上海的超市里,自然是什么都不缺。但母亲却执拗地坚信,唯有她亲手栽种、采摘并打包寄出的东西,才带有独一无二的“安心”滋味。

那一张张快递单,是母亲写给远方女儿,最朴实无华却又滚烫的家书。上面承载的重量,早已超越了蔬果本身,那是沉甸甸的、以大地为信纸、以汗水为墨迹的——“妈妈觉得你需要”。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