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肃州有“种”, 种天下
2025-07-25 19:14:23 来源: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孙海峰 曹勇 王典 文/图

走进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展厅内一个大大的“种”字在灯光照射下格外显眼,仔细一看,竟是各种作物种子装瓶拼接而成。

小小的创意,反映出的是肃州人对种业的认识,呈现出肃州人对有“种”的自豪。

他们的底气来自何方?且让一组数据来说明:肃州区年产各类种子1.2亿公斤以上;蔬菜、花卉种子年产量在国内占据半壁江山,其出口量也分别达到了全国种子出口量的50%和70%,西瓜种子和甜瓜种子出口量更是达到了全国种子出口量的90%;杂交制种玉米的生产量同样不容小觑,占据了全国玉米种子生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近12万公斤种子行销世界上80多个国家。

 肃州为何有“种”? 何以种天下?让我们看看肃州种业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田间有“种”成气候

在肃州区,问及农业有何优势,连小孩子都会脱口而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微信图片_20250725173948.jpg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拥有得天独厚的39度黄金纬度。祁连山千年冰川融水滋润了肥沃的土地,较大的昼夜温差与长时间日照,为种子的良好发育提供了舒适的“温床”。祁连山的阻隔,让病虫害难以“入侵”,为种子的健康生长提供了安全保障。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坚实的产业基础,这里培育出的种子籽粒饱满、光泽度极佳、发芽率极高且耐贮藏,因而被誉为“天然的种子繁育场”,并跻身全球优势农作物制种区之列。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肃州区悠久的制种历史。

肃州区种业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以玉米制种为起点,逐步形成涵盖瓜类、蔬菜、花卉等多类作物的现代种业格局。

IMG_6877.jpg

“这里农民全部会育种,人人都是制种人。”肃州区种业发展局工作人员王燕告诉记者。 经过几十年的育种发展,肃州区农民几乎都是育种“专家”,制种企业只需落实制种订单面积,把种子交给农民种植,到秋天收获时按订单收购即可。何时浇水、何时授粉、何时收获,甚至都不需要技术人员过多指导,农户自己就清楚制种作物的管护规律。尤其是花卉制种,因种子较小,收获时需要把尘土和异形种子筛选出来,即便费时费力,但农户仍会认真筛选,把合格的种子交售给制种公司。

IMG_6869.jpg

“农户整体育种素质高,这也是很多国内种子生产企业愿意到肃州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王燕介绍,目前肃州区种子经营企业达到160多家,与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以色列、韩国等8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近千家种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制种产业,制种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半以上来自制种收入,尤其是花卉制种,农民亩均收益1万元以上。以种业发展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已成为肃州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

   地利:园区有“种”建平台

盛夏时节,走进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展示区,仿若进入了“花果山”,制种西瓜、制种圆茄硕果累累;制种鸡冠花、制种万寿菊花开正艳。在这里,几乎所有的瓜果、蔬菜、花卉都可见其踪影。

IMG_6875.jpg

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是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的以发展种业为主的“国字号”产业园,是汇聚种子“研发、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推广、科普、培训、博览、旅游”十大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优势特色种业示范园区。园区共引进培育种子企业150多家,常年稳定制种面积40万亩以上,年产各类种子1.2亿公斤以上,产值30亿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制种基地、对外贸易制种基地。

IMG_6879.jpg

肃州区种业发展局孟红霞告诉记者,产业园建成全国(西北区)蔬菜花卉品种展示示范基地58亩,打造集品种筛选、技术验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平台,面向全国征集各类优质种质资源进行统一育苗展示,用以测试种子抗病性、适应性和表现性状等,测试优良后将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花卉种植区28亩,共展示花卉品种536个;蔬菜种植区30亩,共展示蔬菜品种2500多个。

IMG_6893_副本1.jpg

另据了解,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高标准规划建设种子研发基地3200亩,巩固提升千亩蔬菜制种示范展示基地,配套应用水肥一体、绿色防控、数字农业等高端农业技术,亩均产值达到8000元以上;累计建成高产高效网式制种设施大棚450亩,育苗日光温室20座,装配式阳光板温室1.5万平方米,种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3000亩,应用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种子成果转化数智赋能,园区成功遴选为全国首批10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获批成立全国首家种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

   人和:企业有“种”筑根基

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建立完善种质资源库是夯实农业根基、促进种业创新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的基础性工程。

IMG_6898.jpg

“国外一公斤草莓种子生产价300元,而国内进口价每公斤竟达到一万八到两万元,没有自主研发,就只能全依赖进口!”曾经,这是压在定西青年陈凤翔心里的一块石头。作为一名园艺专业的大学生,他渴望改变!

多年以后,酒泉市蓝翔园艺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凤翔谈及自己亲手建立的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库,言语中充满着自豪:“这是中国第一个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库,2020年10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级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库’!这里妥善贮藏着3700多个花卉及其观赏性植物种质资源,可以让国内花卉种质资源更加丰富并得以长久保存!”

IMG_6897.jpg

  那个心中渴望改变的定西青年,终于用自己的双手,为肃州区在中国种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2006年就成立了蓝翔园艺集团公司,专业从事花卉蔬菜制种及生产推广。公司生产规模也从最初的花卉种植100亩,达到了2025年的1万亩,最高时达到3万亩。”谈起花、谈起种,陈凤翔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在全国不同纬度、不同气候、不同地区设立了13个育种基地,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驯化,驯化成功后,将种子贮存入库。”

种质资源库建设,不仅丰富了植物多样性,更推动资源保存工作从资源收集转向定向研发,为突破种源关键技术瓶颈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肃州区种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IMG_6936.jpg

今天,肃州区除了有蓝翔园艺花卉国家级种质资源库,还建成了酒泉市农科院河西走廊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敦煌种业玉米研究院玉米种质资源库、庆和农业蔬菜种质资源库、龙德盛草莓种质资源库,收集贮藏种质资源20万余份。目前,敦煌种业玉米研究院种质资源库是全省最大的玉米种质资源库,保存有全省60%以上的玉米种质资源,是全省乃至全国玉米种质研究的“富矿”。

  众人拾柴火焰高,企业积极投身种质资源库建设,不仅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筑牢了根基,而且对于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今天,在政府、企业、农户的共同努力下,肃州区已经逐步由种业基地向种质基因资源库迈进,形成了集种植、销售、研发、保存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IMG_6900.jpg

“种”在肃州,根生世界。在种业江湖中,肃州种子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雄厚的研发实力、过硬的质量,将天时、地利、人和发挥到极致,终于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多年来,一粒粒小小的种子,以肃州区为中心,或借汽车、或凭海轮、或乘飞机,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真正做到了肃州有“种”,种天下。

责任编辑:曹勇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