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定西 以“小切口”撬动移风易俗“大变革”
2025-07-22 10:07:59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魏姣

定西市陇西县殡仪馆的餐厅内,没有推杯换盏的喧闹,也没有杯盘狼藉的浪费。几排圆桌前,前来吊唁的人们安静地吃着手中一碗热气腾腾的烩菜。“一碗烩菜办丧事,负担轻了,浪费少了,攀比的心思也淡了。”办事群众邢定平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给老人生前多添一件新衣、多做一顿热饭,比身后大操大办要实在得多。”

这碗朴素的烩菜,正是定西市撬动陈规旧习的有力支点。近年来,定西市民政局聚焦群众关切,以“一碗烩菜办丧事”作为移风易俗的突破口,在市级层面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织密市、县、镇、村四级责任网,精准出台党员干部婚丧嫁娶指导标准和操作规范;在乡镇层面,对1431名红白喜事“从业者”建立台账备案管理,推动全市1987个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将“一碗烩菜”等倡导性标准融入其中;在村级层面,8556名在村民中有影响力、受信任的“话事人”被悉数纳入“红白理事会”,成为推动新风的坚实力量。

这股新风如何吹进千家万户?“红白理事会”成了连接政策与乡情的关键桥梁。在岷县清水镇腊梅村,村党支部书记白亚斌与理事会的成员们坐在一起商量办事的流程。“我们把村里说话有分量、大家信服的人都组织起来,”白亚斌介绍,“现在谁家办红白事,都得先来理事会报备,由我们全程帮忙操办。”当“红白事简办”“一碗烩菜”从倡议变成现实,效果立竿见影。“开支省了,兄弟间为分摊费用闹矛盾的也少了!”白亚斌语气欣慰,“现在乡亲们有事都主动来找我们商量,风气真的变了。”

在漳县马泉乡洛家沟村,政策宣讲成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招。漳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朱静正用亲切的乡音,和村民们围坐“拉家常”,讲述“厚养薄葬”的新故事。“我们特别注重抓住‘关键少数’,”朱静解释,“就是邀请在乡俗里说话有分量的人加入宣讲队伍,用乡亲们听得懂、信得过的语言,去讲厚养薄葬、文明治丧、生态安葬的道理。”这种将政策融入乡音的柔性引导,如同春风化雨,让文明的种子在乡土中生根发芽。

潜移默化间,新风已悄然成为村民的自觉选择。在安定区内官营镇锦屏村,76岁的“红白理事会”老会长杨宽感触颇深:“简办不等于不好!”作为这场改变的见证者,杨宽补充道:“过去大操大办劳民伤财,毫无意义。如今老乡们都转过弯来了,生前孝顺老人、小两口好好过日子才是根本!移风易俗其实是为大家好!”

数据显示,2024年,定西全市操办丧事1.3万余场,“一碗烩菜”模式占比高达94%,移风易俗已从倡导内化转变为村民的自觉选择。

“正是这‘一碗烩菜’的小切口,精准回应了群众期盼减轻负担、回归孝道本真的深切诉求,”定西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博林说,“我们通过四级责任网压实担子,用村规民约划出红线,更依靠‘红白理事会’和乡土‘关键人’这支关键力量,将政策转化为接地气的‘乡土理儿’,切实推动文明新风在定西落地生根、浸润民心。”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