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大暑里的稻田守望
2025-07-22 10:04:28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徐洋

大暑午后的阳光像熔化的金子,泼洒在农村的稻田上。蝉鸣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整个村庄罩在其中,连空气都带着灼人的温度。外公蹲在田埂上,草帽往地上一扣,露出被晒得黝黑的脊梁,汗珠顺着脊梁沟往下淌,在泥土里砸出小小的湿痕。

这片稻田是他守了四十年的阵地。从穿开裆裤跟着爹在田里摸爬滚打,到如今鬓角爬满白霜,他对大暑的脾性了如指掌。“这节气的太阳毒,但水稻就认这份热。”他用袖口抹了把脸,掌心的老茧蹭过脸颊,留下几道泥印。

我听外公讲,他小的时候,总躺在打谷场的竹床上听他的爷爷讲农事。“大暑不暑,五谷不鼓。”他说,那时的稻田还靠天吃饭,遇上旱年,要挑着水桶从三里外的河沟往田里赶。如今水渠通到了地头,可他还是习惯每天清晨踏着露水巡田,傍晚披着晚霞查看稻穗的长势。

正午的日头最烈时,他会躲到田边的老樟树下歇脚。树洞里藏着个军用水壶,凉茶水带着淡淡的苦蒿味。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谁家的吊扇吱呀转动,隐约传来电视里天气预报的声音。他望着翻滚的稻浪,忽然想起年轻时在县城读农校的日子,老师说过水稻的最适灌浆温度是二十八到三十二摄氏度,而大暑的高温恰恰给了稻穗饱满的底气。

一场雷阵雨说来就来。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迅速染黑了天空。豆大的雨点砸在稻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他却不慌不忙,把草帽往头上一戴,反而往田里走得更深了。“这雨来得好,带着雷电,能给土壤增肥。”雨水顺着他的皱纹往下流,分不清是雨还是汗。

暮色四合时,他终于扛着锄头往家走。田埂上的野草沾着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远处的稻田在暮色中泛着暗绿色的光,像一片安静的海。“再有四十天,就能开镰了。”他回头望了一眼,嘴角扬起满足的笑意。

四十年的大暑,他都在这片田里度过。高温炙烤过他的皮肤,雷雨浇透过他的衣衫,可他总说:“水稻在大暑里扎下的根,才最稳当。”就像那些沉甸甸的稻穗,把养分都藏在饱满的颗粒里,他把岁月的馈赠,都酿成了稻田里的守望。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